驼峰解体自动摘钩系统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2页 |
·国内外编组站的发展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编组站的发展 | 第12-13页 |
·我国编组站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悬挂式自动摘钩装置设计 | 第16-33页 |
·传统人工摘钩过程 | 第16页 |
·悬挂式自动摘钩装置 | 第16-27页 |
·悬挂式自动摘钩装置的行走系统 | 第17-21页 |
·悬挂式自动摘钩装置的摘钩系统 | 第21-27页 |
·现有车钩结构的改造 | 第27-28页 |
·悬挂式自动摘钩装置的运动仿真 | 第28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驼峰解体自动摘钩系统的整体布局 | 第33-51页 |
·驼峰解体自动摘钩系统坐标系的确定 | 第33-35页 |
·自动摘钩装置初始位置的确定 | 第35-37页 |
·自动摘钩装置行走轨道的布置 | 第37-38页 |
·摘钩装置的行走轨道轨距 | 第37页 |
·摘钩装置的行走轨道长度 | 第37-38页 |
·驼峰自动摘钩系统摘钩点的确定 | 第38-40页 |
·车厢位于峰顶平台 | 第38页 |
·车厢位于推送线 | 第38-39页 |
·车厢位于推送线与峰顶平台的过渡 | 第39-40页 |
·驼峰自动摘钩系统分钩点确定 | 第40-50页 |
·单钩单节车厢分钩点确定 | 第42-45页 |
·单钩两节车厢分钩点确定 | 第45-47页 |
·单钩多节车厢分钩点确定 | 第47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驼峰解体自动摘钩装置运动轨迹与仿真 | 第51-65页 |
·虚拟样机概述 | 第51-53页 |
·产品的传统设计流程 | 第51-52页 |
·产品的现代设计流程 | 第52-53页 |
·ADAMS软件简介 | 第53-54页 |
·驼峰自动摘钩装置工作原理 | 第54-56页 |
·驼峰自动摘钩装置简介 | 第54页 |
·自动摘钩装置的作业过程 | 第54-55页 |
·自动摘钩装置的动作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驼峰自动摘钩装置的仿真 | 第56-61页 |
·自动摘钩装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6-58页 |
·自动摘钩装置仿真模型的配合副 | 第58页 |
·驼峰解体自动摘钩装置运动仿真 | 第58-61页 |
·驼峰自动摘钩装置轨迹仿真 | 第61-63页 |
·STEP函数 | 第61-63页 |
·轨迹分析 | 第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6页 |
·结论 | 第65页 |
·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1页 |
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