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目录 | 第1-7页 |
| 摘要 | 第7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缩略语表 | 第11-12页 |
| 1.前言 | 第12-25页 |
| ·海洋微生物成团泛菌 | 第12页 |
| ·甘露聚糖 | 第12-14页 |
| ·甘露聚糖降解酶系 | 第14-15页 |
| ·水解半纤维素机制 | 第15-16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结构 | 第16-19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催化域结构 | 第16-17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 | 第17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其它模块 | 第17-19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来源 | 第19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微生物生产、菌种选育及异源表达 | 第19-21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微生物生产现状 | 第19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菌种选育 | 第19-20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异源表达 | 第20-21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结构研究现状 | 第21页 |
| ·β-甘露聚糖酶的应用 | 第21-24页 |
| ·甘露寡糖的价值 | 第21-22页 |
| ·生物漂白纸浆 | 第22页 |
| ·改善动物饲料 | 第22-23页 |
| ·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| 第23页 |
| ·水解咖啡提取物和提取椰肉 | 第23页 |
| ·纺织洗涤工业的水解剂 | 第23-24页 |
| ·作为杀粘菌剂 | 第24页 |
| ·石油工业中的生物破胶剂 | 第24页 |
| ·提取生物乙醇 | 第24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5页 |
| 2.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8页 |
| ·材料 | 第25-28页 |
| ·菌株与质粒 | 第25页 |
| ·试剂 | 第25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25-26页 |
| ·溶液 | 第26-27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27-28页 |
| ·DNA shuffling突变文库的构建 | 第28-31页 |
| ·模板基因的扩增 | 第28页 |
| ·DNase I酶切条件的确定 | 第28-29页 |
| ·添加Mn~(2+)的无引物PCR | 第29页 |
| ·有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 | 第29页 |
| ·PCR产物的双酶切 | 第29页 |
| ·酶连 | 第29-30页 |
| ·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 | 第30页 |
| ·电转化 | 第30-31页 |
| ·检测阳性克隆子 | 第31页 |
| ·碱裂解抽提细菌的质粒DNA | 第31页 |
| ·突变体库的筛选 | 第31-32页 |
| ·刚果红显色法 | 第31-32页 |
| ·基于96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法 | 第32页 |
| ·表达与纯化甘露聚糖酶 | 第32-34页 |
| ·制备E. coli BL21(DE3)感受态细胞 | 第32页 |
| ·纯化甘露聚糖酶蛋白 | 第32-33页 |
| ·SDS-PAGE | 第33-34页 |
| ·测定蛋白浓度 | 第34页 |
| ·甘露聚糖酶原始蛋白与突变蛋白的酶学性质 | 第34-35页 |
| ·绘制标准曲线 | 第34页 |
| ·测定甘露聚糖酶酶动力学性质 | 第34-35页 |
| ·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 | 第35页 |
| ·甘露聚糖酶的pH稳定性 | 第35页 |
| ·甘露聚糖酶的最适温度 | 第35页 |
| ·甘露聚糖酶的热失活分析 | 第35页 |
| ·定点突变 | 第35-37页 |
| ·引物设计 | 第35-36页 |
| ·定点突变 | 第36-37页 |
| ·定点突变菌株的表达和纯化 | 第37页 |
| ·定点突变菌株的酶学性质 | 第37页 |
| ·同源建模分析蛋白质的构象 | 第37-38页 |
| 3. 结果与分析 | 第38-50页 |
| ·构建DNA shuffling突变文库 | 第38-42页 |
| ·模板基因的扩增 | 第38页 |
| ·DNase I酶切条件的确定 | 第38-39页 |
| ·添加Mn~(2+)的无引物PCR和有引物PCR | 第39-41页 |
| ·PCR产物的双酶切 | 第41页 |
| ·突变文库重组质粒的插入率 | 第41-42页 |
| ·突变文库的突变率 | 第42页 |
| ·筛选突变体库 | 第42-43页 |
| ·刚果红显色法 | 第42页 |
| ·基于96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法 | 第42-43页 |
| ·突变文库的筛选结果 | 第43-46页 |
| ·突变菌株碱基和氨基酸改变情况 | 第43-44页 |
| ·G267S和H134R/F141L的表达和纯化 | 第44-45页 |
| ·G267S和H134R/F141L的酶学性质 | 第45-46页 |
| ·定点突变 | 第46-47页 |
| ·单点回复突变 | 第46-47页 |
| ·其它的定点突变 | 第47页 |
| ·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| ·最适温度和热失活的研究 | 第47-48页 |
| ·最适pH和pH的稳定性 | 第48-49页 |
| ·甘露聚糖酶的三维结构的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4. 讨论 | 第50-52页 |
| ·G267突变 | 第50页 |
| ·H134突变 | 第50-51页 |
| ·温度影响 | 第51页 |
| ·pH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60页 |
| 附录1 | 第60-62页 |
| 附录2 | 第62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