渐开线圆柱齿轮磨损仿真系统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目录 | 第10-1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21页 |
·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7-19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| 第19-21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和算法 | 第21-31页 |
·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 | 第21-22页 |
·齿轮磨损的分类 | 第22-23页 |
·影响齿轮磨损的因素 | 第23-24页 |
·齿轮磨损的数值仿真算法 | 第24-30页 |
·赫兹接触力学理论 | 第24-26页 |
·Archard磨损计算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磨料磨损计算模型 | 第27-29页 |
·多元接触的降维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渐开线齿廓曲线方程 | 第31-42页 |
·齿廓曲线数值仿真介绍 | 第31页 |
·齿轮加工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仿形法 | 第31-32页 |
·范成法 | 第32页 |
·齿廓曲线方程的建立 | 第32-41页 |
·包络线 | 第32-33页 |
·齿廓曲线模型 | 第33-35页 |
·渐开线曲线方程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·过渡曲线方程的建立 | 第36-38页 |
·齿廓曲线取值范围的确定 | 第38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齿轮磨损仿真计算原理及数学模型 | 第42-59页 |
·齿轮磨损仿真计算原理 | 第42-44页 |
·计算接触应力 | 第44-45页 |
·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磨损仿真算法 | 第45-58页 |
·建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坐标系 | 第45-46页 |
·计算转角和啮合点的矢径 | 第46-48页 |
·计算齿轮的基本尺寸 | 第48-49页 |
·变换坐标系 | 第49-51页 |
·计算磨损矢量的方向 | 第51-52页 |
·计算滑动系数 | 第52-53页 |
·计算重合度 | 第53页 |
·计算单双齿啮合区 | 第53-54页 |
·计算啮合点的坐标 | 第54-55页 |
·确定直齿轮磨损齿廓外缘边界点 | 第55-56页 |
·计算啮合点的附加转角 | 第56-57页 |
·确定共轭条件 | 第57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齿轮磨损仿真系统及结果分析 | 第59-70页 |
·齿轮磨损仿真过程 | 第59-60页 |
·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仿真界面 | 第60-62页 |
·齿轮仿真结果 | 第62-64页 |
·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| 第62页 |
·齿轮的仿真 | 第62-63页 |
·齿轮啮合过程的仿真 | 第63-64页 |
·齿轮磨损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4-69页 |
·磨损前的齿廓 | 第64页 |
·磨损量及齿廓随工作时间的变化 | 第64-67页 |
·磨损量及齿廓随主动轮转速的变化 | 第67-69页 |
·降低渐开线圆柱齿轮磨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| 第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