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一 前言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9页 |
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9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9-11页 |
二 象棋教学方案 | 第11-13页 |
·教学对象的确定 | 第11页 |
·教学目标 | 第11页 |
·教学计划:根据教学目标,设计如下教学计划 | 第11页 |
·教学方法 | 第11-13页 |
三 象棋教学过程(讲义简本) | 第13-45页 |
·基础知识篇 | 第13-18页 |
·中国象棋的发展历程 | 第13页 |
·象棋棋盘 | 第13-14页 |
·楚河汉界 | 第14页 |
·九宫 | 第14-15页 |
·棋子 | 第15页 |
·棋子子力价值介绍 | 第15-16页 |
·汉字教学 | 第16-17页 |
·课后作业 | 第17页 |
·教学过程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规则篇 | 第18-20页 |
·胜负判定(a judgment of the outcome) | 第18页 |
·将(checking) | 第18页 |
·马(馬) | 第18-20页 |
·课后作业 | 第20页 |
·教学过程分析 | 第20页 |
·记录篇 | 第20-31页 |
·西式记录法 | 第21-23页 |
·中式记录法 | 第23-27页 |
·比较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新手练习(novice practice) | 第28-30页 |
·课后作业 | 第30页 |
·教学过程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策略篇 | 第31-33页 |
·炮(cannon) | 第32页 |
·马后炮(Cannon Behind Knight) | 第32-33页 |
·课后作业 | 第33页 |
·教学过程分析 | 第33页 |
·阶段篇 | 第33-38页 |
·中炮和屏风马(Central Cannon and Screening Knights) | 第34-35页 |
·抽吃(Chou Chi) | 第35-37页 |
·两兵对两士(Two Pawns vs.Two Guards) | 第37页 |
·课后作业 | 第37页 |
·教学过程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复习篇 | 第38-43页 |
·基础知识复习 | 第38-39页 |
·综合复习 | 第39-42页 |
·对抗练习 | 第42页 |
·课后作业 | 第42页 |
·教学过程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测试篇 | 第43-45页 |
·测试目的 | 第43页 |
·测试内容 | 第43页 |
·测试方式 | 第43页 |
·评分标准 | 第43页 |
·成绩分析 | 第43-45页 |
四 教学过程解析 | 第45-48页 |
·教学模式解析 | 第45-46页 |
·教学方法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游戏教学法 | 第46-47页 |
·译解法 | 第47页 |
·对比法 | 第47-48页 |
五 案例启发 | 第48-51页 |
·开设文化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研究学习者心理,提高汉语学习效率 | 第49-51页 |
·依据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原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| 第49-50页 |
·分析学习者的情感因素,激发学习动机,提高学习效率 | 第50-51页 |
六 结语 | 第51-52页 |
附录1:关于开设体育课的调查问卷(中文版) | 第52-55页 |
附录2:象棋基础知识测试卷 | 第55-57页 |
附录3:象棋教学过程(剩余内容) | 第57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