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、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8-20页 |
·可能的创新 | 第18-19页 |
·存在的不足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广西制糖行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| 第20-27页 |
·广西制糖行业概况 | 第20页 |
·广西制糖行业金融服务需求的类别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结算需求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融资需求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理财需求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广西制糖行业金融服务需求的规模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金融产品的需求规模分析 | 第23页 |
·融资规模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广西制糖行业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分析 | 第24-27页 |
·金融服务需求的快捷性 | 第24-25页 |
·金融服务需求的周期性 | 第25-26页 |
·金融服务需求的持续性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A银行广西分行制糖行业金融服务的状况分析 | 第27-34页 |
·A银行广西分行制糖行业金融服务的模式分析 | 第27-30页 |
·金融服务种类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金融服务政策支持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金融服务的实施流程分析 | 第30页 |
·A银行广西分行制糖行业金融服务的规模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信贷规模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信贷规模获取渠道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A银行广西分行制糖行业金融服务的收益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存贷款转移收益分析 | 第32页 |
·其他金融产品收益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风险调整后收益分析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A银行广西分行制糖行业金融服务的问题分析 | 第34-47页 |
·信贷份额处于同业较低水平 | 第34-37页 |
·A银行内外部环境阻碍信贷投放 | 第34-35页 |
·制糖行业低成本融资趋势制约信贷营销 | 第35页 |
·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 | 第35-36页 |
·营销模式不符合制糖行业规律 | 第36-37页 |
·服务结构存在缺陷 | 第37-40页 |
·过于注重流动资金贷款的投放 | 第37-38页 |
·区域结算网络不健全 | 第38-39页 |
·制糖行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分散于多个支行 | 第39页 |
·未形成合理的联动机制 | 第39-40页 |
·综合收益水平偏低 | 第40-42页 |
·高附加值金融产品拓展力度不足 | 第40页 |
·价格谈判能力不高 | 第40-41页 |
·在同业领域缺乏竞争优势 | 第41-42页 |
·对制糖行业产业链产品覆盖度不足 | 第42-43页 |
·产业链上游尚未进入 | 第42页 |
·产业链下游跨区域联动缺乏 | 第42页 |
·循环经济产业支持力度不足 | 第42-43页 |
·A银行广西分行制糖行业金融服务的案例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| 第43-44页 |
·A银行广西分行金融服务过程遇到的问题 | 第44-45页 |
·基于案例的思考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改善A银行广西分行制糖行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| 第47-55页 |
·采用多种途径提高信贷份额 | 第47-49页 |
·建立制糖行业专项信贷规模 | 第47页 |
·完善内部政策制定导向 | 第47-48页 |
·通过引进境外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| 第48页 |
·优先支持实力较强的糖业集团 | 第48-49页 |
·合理优化服务结构 | 第49-50页 |
·突破传统的信贷产品营销模式 | 第49页 |
·发挥好制糖企业银行管家的职能 | 第49-50页 |
·集约化管理制糖行业金融业务 | 第50页 |
·利用多种方式提高综合收益 | 第50-52页 |
·多渠道利用低成本信贷资金 | 第50-51页 |
·制定综合服务方案,提高整体收益水平 | 第51-52页 |
·推荐优质项目进入总行资产池 | 第52页 |
·拓宽渠道,提高制糖行业产业链的产品覆盖度 | 第52-55页 |
·健全乡镇网点布局 | 第52-53页 |
·大力支持循环经济项目 | 第53页 |
·创建网络信贷工厂模式 | 第53页 |
·将制糖行业的供应链营销辐射到全国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