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民歌语言特色及民俗文化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0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研究对象与选题缘起 | 第10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0页 |
·选题缘起 | 第10页 |
·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江西民歌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南昌民歌研究状况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·实践价值 | 第13-14页 |
·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4页 |
·基本的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研究的语料来源 | 第14-15页 |
1 南昌人文景观与民歌特征 | 第15-23页 |
·南昌人文景观 | 第15-16页 |
·南昌民歌的历史渊源 | 第16-17页 |
·南昌民歌的分类 | 第17-19页 |
·按民歌体裁分类 | 第17-18页 |
·按民歌题材分类 | 第18-19页 |
·南昌民歌主要特征 | 第19-22页 |
·积淀深厚 | 第19-20页 |
·即兴发挥 | 第20页 |
·诙谐幽默 | 第20-21页 |
·针砭时弊 | 第21页 |
·歌唱生活 | 第21-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2 南昌民歌的语言特色 | 第23-45页 |
·南昌民歌的语音特色 | 第23-34页 |
·押韵 | 第25-28页 |
·节奏 | 第28-33页 |
·衬音 | 第33-34页 |
·南昌民歌的词汇特色 | 第34-40页 |
·独具特色的方言词 | 第34-37页 |
·口语化与生活化 | 第37-38页 |
·衬字或衬词 | 第38-40页 |
·南昌民歌的语法特色 | 第40-41页 |
·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 | 第40-41页 |
·独特的句式运用 | 第41页 |
·句式的运用 | 第41页 |
·特殊的补充成分 | 第41页 |
·南昌民歌的修辞特色 | 第41-44页 |
·镶嵌 | 第42页 |
·反复 | 第42-43页 |
·设问 | 第43页 |
·比兴 | 第43-44页 |
·铺排 | 第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3 南昌民歌与民俗文化 | 第45-52页 |
·南昌民歌所反映的物质民俗文化 | 第45-47页 |
·生产民俗文化 | 第45-46页 |
·饮食民俗文化 | 第46页 |
·出行民俗文化 | 第46-47页 |
·南昌民歌所反映的仪礼民俗文化 | 第47-50页 |
·节日民俗文化 | 第47-48页 |
·游艺民俗文化 | 第48页 |
·爱情婚姻民俗文化 | 第48-50页 |
·南昌民歌所反映的信仰民俗文化 | 第50-51页 |
·图腾崇敬的民俗文化 | 第50页 |
·祖先祭拜的民俗文化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4 南昌民歌传承与发展 | 第52-59页 |
·南昌民歌的功能 | 第52-54页 |
·南昌民歌在现阶段的传承与发展 | 第54-58页 |
·传承现状分析 | 第55-57页 |
·南昌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| 第57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