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山彝族就业现状调查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7-9页 |
一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二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| 第9-12页 |
一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凉山地区基本情况认知 | 第12-22页 |
第一节 凉山地区概况 | 第12-16页 |
一、凉山地区县市分布及概况 | 第12页 |
二、凉山彝族人口数量及分布 | 第12-13页 |
三、凉山地区社会历史概况 | 第13-16页 |
第二节 凉山地区社会的发展变化 | 第16-22页 |
一、凉山彝族的传统谋生手段 | 第16-18页 |
二、凉山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 | 第18-20页 |
三、产业结构变化给彝族带来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凉山地区彝族的就业现状 | 第22-30页 |
第一节 凉山彝族在当地的就业现状调查 | 第22-24页 |
一、彝族就业者的调查情况 | 第22-23页 |
二、彝族未就业者的具体情况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对凉山地区各产业就业人员的调查 | 第24-26页 |
一、第一产业的比重及主要从业人员调查 | 第24-25页 |
二、第二产业的比重及主要从业人员调查 | 第25页 |
三、第三产业的比重及主要从业人员调查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对凉山彝族当前就业情况的分析 | 第26-30页 |
一、彝族的自身因素 | 第26-27页 |
二、社会因素 | 第27-28页 |
三、国家的政策影响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彝族的就业情况对当地的影响 | 第30-35页 |
第一节 彝族就业情况带来的社会影响 | 第30-33页 |
一、经济、文化发展方面 | 第30-32页 |
二、社会治安方面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彝族就业情况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一、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| 第33页 |
二、对彝族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第五章 针对当前彝族的就业现状提出的建议与措施 | 第35-44页 |
第一节 提高彝族就业率的建议与措施 | 第35-37页 |
一、增强彝族自身就业意识 | 第35页 |
二、发展特色农业,拓宽相关就业渠道 | 第35-36页 |
三、发展特色旅游等第三产业,扩大凉山地区就业容量 | 第36页 |
四、以教育和培训提高彝族的素质技能 | 第36页 |
五、健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,消除就业歧视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提高彝族就业率的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| 第37-39页 |
一、不违反民族团结这一基本原则 | 第37-38页 |
二、尊重彝族的风俗习惯 | 第38页 |
三、尊重彝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| 第38-39页 |
第三节 国外民族就业理论和政策浏览 | 第39-44页 |
一、印度的少数民族政策 | 第39-41页 |
二、美国少数民族地区就业促进政策 | 第41页 |
三、印度、美国少数民族政策思考 | 第41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6页 |
一、研究成果 | 第44页 |
二、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| 第44-45页 |
三、后续研究方向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附录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