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2-24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一、 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二、 选题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24页 |
一、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二、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三、 本文创新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理论与方法 | 第24-35页 |
第一节 廉政风险管理理论渊源 | 第24-27页 |
一、 廉政风险管理与权力监督理论 | 第24-25页 |
二、 廉政风险管理与成本收益理论 | 第25页 |
三、 廉政风险管理与流程管理理论 | 第25-27页 |
四、 廉政风险与动机行为理论 | 第27页 |
第二节 廉政风险管理的内涵 | 第27-32页 |
一、 廉政风险的概念 | 第27-28页 |
二、 廉政风险的特性 | 第28页 |
三、 廉政风险的构成 | 第28-29页 |
四、 廉政风险的种类 | 第29-31页 |
五、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廉政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| 第32-35页 |
一、 廉政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内容 | 第32-34页 |
二、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工作原则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实践及问题 | 第35-41页 |
第一节 传统预防腐败制度与现代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比较 | 第35-38页 |
一、 传统预防手段主要内容 | 第35-36页 |
二、 传统预防手段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7页 |
三、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的成效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廉政风险防控实践 | 第38-39页 |
一、 各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情况 | 第38-39页 |
二、 各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的特点 | 第39页 |
第三节 中国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中的缺陷 | 第39-41页 |
一、 缺乏对腐败行为的预警实效 | 第39-40页 |
二、 风险防控缺乏社会参与 | 第40页 |
三、 监管机制的制约性不够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中国与其他国家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比较 | 第41-46页 |
第一节 其他国家廉政风险防控制度 | 第41-44页 |
一、 德国腐败风险评估模式 | 第41-42页 |
二、 日本基于行政评价制度的风险防控体系 | 第42-43页 |
三、 澳大利亚项目化管理风险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廉政风险防控比较分析 | 第44-46页 |
一、 国外廉政风险防控的优势与借鉴 | 第44-45页 |
二、 国外廉政风险防控的缺点及启示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普陀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案例研究 | 第46-59页 |
第一节 普陀廉政风险建设的主要概况 | 第46-49页 |
一、 基本概况 | 第46-47页 |
二、 主要特色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普陀区廉政风险防控主要做法 | 第49-55页 |
一、 查找廉政风险 | 第49-51页 |
二、 廉政风险的评估机制 | 第51-55页 |
三、 风险防控措施制定 | 第55页 |
第三节 普陀区廉政风险防控成效与问题 | 第55-59页 |
一、 取得的成效 | 第55-57页 |
二、 存在的问题 | 第57页 |
三、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57-59页 |
第六章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相关对策 | 第59-63页 |
第一节 完善制度机制 | 第59-60页 |
一、 建立健全政治责任制度 | 第59页 |
二、 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报告“廉政风险事项”制度 | 第59-60页 |
三、 建立健全廉情预测、预警、预报制度 | 第60页 |
第二节 探索科学管理 | 第60-63页 |
一、 建立廉政信息库 | 第60-61页 |
二、 研究廉政风险防控考核测评标准 | 第61页 |
三、 做好廉政风险长期规划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