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绪论 | 第10-28页 |
·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主要文献回顾 | 第10-23页 |
·国内比字句研究概况 | 第10-11页 |
·国外比字句研究概况 | 第11-22页 |
·小结 | 第22-23页 |
·本文的理论背景 | 第23-28页 |
·约束条件 | 第23-24页 |
·Huang(1997)&Lin(2001)的理论 | 第24-26页 |
·题元等级 | 第26-28页 |
2 比较项的句法类型 | 第28-36页 |
·小句的概念 | 第28-29页 |
·比较项的句法类型 | 第29-32页 |
·汉语小句比较句与短语比较句的关系 | 第32-35页 |
·结论 | 第35-36页 |
3 差比标记“比”的性质 | 第36-44页 |
·“比”的非介词特质 | 第36-40页 |
·“比”的非动词特性 | 第40-41页 |
·“比+ST”的非附加性 | 第41-42页 |
·结论 | 第42-44页 |
4 比字句结构的推导 | 第44-57页 |
·结构的构建 | 第44页 |
·结构的推导过程 | 第44-49页 |
·程度中心Deg与比较中心Bi | 第44-46页 |
·状态中心HOLD | 第46-49页 |
·结构在汉语中的实现 | 第49-56页 |
·结论 | 第56-57页 |
5 结构的解释力度 | 第57-64页 |
·双主体句的结构 | 第57-60页 |
·比较基准与嵌套结构 | 第60-61页 |
·多话题比字句 | 第61-64页 |
6 结语 | 第64-66页 |
·结论 | 第64-65页 |
·余论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