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一、导论 | 第7-26页 |
(一)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7-10页 |
(二)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| 第10-16页 |
1. 理论基础 | 第10-12页 |
2. 相关概念 | 第12-16页 |
(三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6-23页 |
1.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6-20页 |
2.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0-22页 |
3.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与反思 | 第22-23页 |
(四)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 研究目的 | 第23-24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(五) 本文可能存在的特色点和不足 | 第24-26页 |
1. 特色点 | 第24-25页 |
2. 不足之处 | 第25-26页 |
二、模型设置和基本均衡求解 | 第26-37页 |
(一) 模型基本假设 | 第28-30页 |
(二) 模型求解 | 第30-37页 |
1. 教育科研水平产出博弈 | 第30-32页 |
2. 人才流动与内生增长博弈 | 第32-37页 |
三、人才流动壁垒对双方博弈行为分析及其均衡点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(一) 重点高校 | 第37-38页 |
(二) 后发高校 | 第38-40页 |
四、双方策略行为对博弈均衡点影响的讨论 | 第40-43页 |
(一) 弱化人才引进政策情况下人才流动壁垒变化导致的均衡点变动 | 第40-41页 |
(二) 常规人才引进政策情况下人才流动壁垒变化导致的均衡点变动 | 第41-42页 |
(三) 加强人才引进政策情况下人才流动壁垒变化导致的均衡点变动 | 第42-43页 |
五、模型分析结论 | 第43-45页 |
六、对策建议 | 第45-49页 |
(一) 着力加强高校内部人力资本增长性投入 | 第45页 |
(二) 拓宽后发高校人才引进的渠道 | 第45-46页 |
(三) 加强高校间人力资本流动信息渠道的透明化 | 第46-47页 |
(四) 弱化人才流动壁垒,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流通 | 第47页 |
(五) 加强对引进人才优势能力的消化吸收能力,扩大人力资本的技术外溢空间 | 第47-49页 |
七、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