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

高等教育人才竞争性动态博弈分析--基于人才流动与人力资本内生增长理论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一、导论第7-26页
 (一) 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7-10页
 (二) 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第10-16页
  1. 理论基础第10-12页
  2. 相关概念第12-16页
 (三) 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-23页
  1. 国外研究综述第16-20页
  2. 国内研究综述第20-22页
  3. 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与反思第22-23页
 (四) 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1. 研究目的第23-24页
  2. 研究方法第24页
 (五) 本文可能存在的特色点和不足第24-26页
  1. 特色点第24-25页
  2. 不足之处第25-26页
二、模型设置和基本均衡求解第26-37页
 (一) 模型基本假设第28-30页
 (二) 模型求解第30-37页
  1. 教育科研水平产出博弈第30-32页
  2. 人才流动与内生增长博弈第32-37页
三、人才流动壁垒对双方博弈行为分析及其均衡点的影响第37-40页
 (一) 重点高校第37-38页
 (二) 后发高校第38-40页
四、双方策略行为对博弈均衡点影响的讨论第40-43页
 (一) 弱化人才引进政策情况下人才流动壁垒变化导致的均衡点变动第40-41页
 (二) 常规人才引进政策情况下人才流动壁垒变化导致的均衡点变动第41-42页
 (三) 加强人才引进政策情况下人才流动壁垒变化导致的均衡点变动第42-43页
五、模型分析结论第43-45页
六、对策建议第45-49页
 (一) 着力加强高校内部人力资本增长性投入第45页
 (二) 拓宽后发高校人才引进的渠道第45-46页
 (三) 加强高校间人力资本流动信息渠道的透明化第46-47页
 (四) 弱化人才流动壁垒,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流通第47页
 (五) 加强对引进人才优势能力的消化吸收能力,扩大人力资本的技术外溢空间第47-49页
七、结语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语国际教育中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--以泰国美赛高级中学为例
下一篇: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研究--以Y学院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