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各类型高等学校论文--民办院校论文

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研究--以Y学院为例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目录第6-9页
一、绪论第9-21页
 (一) 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9-11页
 (二) 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1、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2、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(三) 文献综述第12-15页
 (四) 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-17页
 (五) 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-18页
  1、民办高校第17页
  2、辅导员第17页
  3、经济人第17-18页
  4、社会人第18页
  5、自我实现人第18页
 (六) 研究方法、研究假设、创新点与难点第18-21页
  1、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2、研究假设第19页
  3、创新点第19-20页
  4、难点第20-21页
二、民办高校及其辅导员制度发展概况第21-26页
 (一) 民办高校发展概述第21-24页
  1、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概况第21-22页
  2、云南省民办高校发展概况第22页
  3、国际私立大学的发展概况第22-23页
  4、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支持第23-24页
 (二) 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概况第24-26页
三、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重要意义第26-30页
 (一) 有利于辅导员的自身发展第26-28页
  1、有利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、专业化、专家化建设第26-27页
  2、有利于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第27页
  3、有利于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第27-28页
  4、增加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第28页
  5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28页
 (二) 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第28-30页
  1、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“奠基石”第28页
  2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28-30页
四、关于Y学院进行实证调研第30-51页
 (一) 研究设计与实施第30页
 (二) 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30-51页
  1、对辅导员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30-41页
  2、面向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第41-49页
  3、访谈摘要第49-51页
五、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稳定性的因素第51-56页
 (一) 学校因素第51-54页
  1、民办高校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方面的相对劣势第51-52页
  2、对辅导员工作的考评制度不够合理第52页
  3、对辅导员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、重视不够第52-53页
  4、定位不准、职责不清第53页
  5、待遇低、工作条件差第53-54页
  6、某些要求不合理第54页
  7、学习机会少第54页
 (二) 辅导员自身因素第54-55页
  1、职业的认同感低第54-55页
  2、工作经验不足、承压能力弱第55页
 (三) 学生因素第55-56页
六、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建议第56-63页
 (一) 政府:制度建立与监督执行并重第56-57页
  1、改革人事制度第56页
  2、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第56-57页
 (二) 社会:创造宽松环境第57-58页
 (三) 学校:经济待遇和情感并重第58-61页
  1、待遇留人第58-59页
  2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第59-60页
  3、解决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和出路问题第60-61页
 (四) 辅导员:观念与能力并重第61-63页
  1、提高职业认同感第61页
  2、经常学习、提高自己第61-62页
  3、正确认识压力、学会释放压力第62-63页
结语第63-64页
附录第64-73页
 附录一:云南省民办高校名单第64-65页
 附录二:从调查问卷(2)第16题收集到的信息统计第65-67页
 附录三:针对民办高校辅导员教师的访谈提纲第67-68页
 附录四: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建设研究调查问卷(1)第68-70页
 附录五: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建设研究调查问卷(2)第70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等教育人才竞争性动态博弈分析--基于人才流动与人力资本内生增长理论
下一篇:保山市文化市场准入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