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

植物乳杆菌ZJ316黏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·益生菌的概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·益生菌的定义及分类第12页
     ·益生菌的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第13-15页
   ·乳酸菌的黏附作用研究进展第15-20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对人体的益生作用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的作用机理第17-19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的黏附性研究意义及进展第19-20页
   ·乳酸菌的黏附作用机理第20-26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类黏附机制第20-22页
     ·肠液黏蛋白模型第22页
     ·肠道中参与黏附的受体第22-23页
     ·黏附的生物学效应第23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黏附作用的特点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黏附实验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7-28页
第二章 植物乳杆菌ZJ316的酵母凝集试验和自身表面性质的测定第28-36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9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29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与培养基第29页
     ·主要设备与仪器第2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·菌种的活化培养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菌悬液的制备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细菌表面性质的测定第31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自聚合能力的测定第31页
     ·酵母凝集度的测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32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2-35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表面性质第32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的自聚合能力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乳酸菌对酿酒酵母的凝结能力第33-3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三章 植物乳杆菌ZJ316黏附基因slp2588A、muc2486A的分子克隆第36-53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6-38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与培养基第36页
     ·载体及菌株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7-3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8-46页
     ·黏附基因的选择和引物的设计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植物乳杆菌ZJ316的活化、培养第39页
     ·植物乳杆菌ZJ316基因组的提取和电泳检测第39-40页
     ·PCR扩增DNA片段及电泳检测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1-42页
     ·PCR产物的纯化第42页
     ·连接第42-43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的转化第43页
     ·转化子的筛选及菌种保藏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重组子的鉴定:质粒的提取及酶切、电泳检测第44-46页
     ·扩增片段基因的测序与序列分析第46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6-51页
     ·slp2588A和muc2486A基因片段的扩增第46-47页
     ·PCR产物的纯化第47页
     ·阳性转化子的筛选及重组子的鉴定第47-50页
     ·扩增片段的基因序列测序第50-5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四章 植物乳杆菌ZJ316黏附基因slp2588A、muc2486A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及功能研究第53-7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54-56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与培养基第54页
     ·基因工程载体及菌株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试剂第55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5-5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6-64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6-61页
     ·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(DE3)的诱导表达第61-62页
     ·SDS-PAGE电泳第62-63页
     ·重组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第63页
     ·包含体获得以及酵母凝集实验第63-6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4-78页
     ·PCR扩增基因片段及pET-28a质粒的提取第64-66页
     ·PCR产物的纯化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目的片段及pET-28a质粒沉淀回收第67-68页
     ·阳性转化子的筛选及重组子的鉴定第68-71页
     ·表达载体BL21(DE3)中阳性转化子的筛选第71-72页
     ·重组体的测序结果第72-73页
     ·SDS-PAGE第73-74页
     ·重组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第74-76页
     ·包含体的酵母凝集实验第76-7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五章 结论第79-81页
   ·总结第79-80页
   ·展望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93页
附录A 部分培养基配方第93-94页
附录B 部分有机化学试剂配方第94-96页
附录C 测序结果第96-105页
致谢第105-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硒的存在形式和生物利用率及其对磷脂和胆固醇酯代谢的影响
下一篇:超高压致水产品源副溶血弧菌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