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·谐波的基本概念 | 第11-12页 |
| ·电力系统谐波的产生源 | 第12页 |
| ·电力系统谐波的危害及影响 | 第12-13页 |
| ·谐波研究及其检测的意义 | 第13页 |
| ·国内外谐波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| ·滤波器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功率理论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变换的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机器学习的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谱分析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·不同方法融合的谐波检测方法 | 第19页 |
| ·电力系统谐波分析发展的趋势 | 第19-20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自卷积余弦窗FFT差值谐波分析算法 | 第21-37页 |
| ·傅立叶变换与离散傅立叶变换 | 第21-22页 |
| ·频谱泄露和栅栏效应 | 第22-24页 |
| ·频谱泄露 | 第22-23页 |
| ·栅栏效应 | 第23-24页 |
| ·加窗插值算法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| 第24-26页 |
| ·自卷积余弦窗 | 第26-29页 |
| ·自卷积余弦窗的定义 | 第26-27页 |
| ·自卷积余弦窗的特性 | 第27-29页 |
| ·插值算法 | 第29-30页 |
| ·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30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3章 小波包变换的谐波分析算法 | 第37-51页 |
| ·小波变换基础 | 第37-40页 |
| ·连续小波基函数 | 第37-38页 |
| ·连续小波变换 | 第38-39页 |
| ·离散小波变换 | 第39页 |
| ·Mallat算法 | 第39-40页 |
| ·小波包变换的基本原理 | 第40-42页 |
| ·小波函数的选择 | 第42-43页 |
| ·小波包检测谐波算法 | 第43-44页 |
| ·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44-50页 |
| ·平稳谐波信号的测量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·非平稳谐波信号的测量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仿真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4章 电能质量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 | 第51-71页 |
| ·系统概述 | 第51-54页 |
| ·方案论证 | 第51页 |
| ·系统方案 | 第51-52页 |
| ·系统功能及性能指标 | 第52-53页 |
| ·电能质量分析仪的概述 | 第53-54页 |
| ·电能质量分析仪硬件设计与实现 | 第54-60页 |
| ·信号采集模块 | 第54-58页 |
| ·数字信号处理及调度模块 | 第58-60页 |
| ·电源模块 | 第60页 |
| ·电能质量分析仪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60-67页 |
| ·CPLD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60-63页 |
| ·双核处理器OMAPL137的DSP核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63-64页 |
| ·双核处理器OMAPL137的ARM核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64-67页 |
| ·电能质量分析仪测试及结果分析 | 第67-6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| 第5章 电能质量分析服务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| 第71-75页 |
| ·服务器软件概述 | 第71页 |
| ·服务器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71-7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| ·本文工作总结 | 第75页 |
| ·未来工作展望 | 第75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3页 |
| 致谢 | 第83-85页 |
|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、专利及参与项目情况 | 第85-87页 |
| 附录A | 第87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