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2-18页 |
| 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4-17页 |
| ·国内外护栏端部设计研究评述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8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汽车与半刚性护栏端部碰撞系统的研究 | 第20-44页 |
| ·汽车与护栏端部碰撞事故分析 | 第20-27页 |
| ·高速公路事故特点及成因分析 | 第20-23页 |
| ·合理设置护栏端部对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作用 | 第23-27页 |
| ·半刚性安全护栏端部设计的改进 | 第27-36页 |
| ·我国现存护栏端部的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·基于国际研究经验对安全护栏端部优化设计 | 第28-36页 |
| ·汽车与半刚性护栏端部碰撞系统的力学分析 | 第36-43页 |
| ·车辆与半刚性护栏端部相撞的相互作用机理 | 第36-37页 |
| ·车辆与半刚性护栏端部相撞的一维和二维分析 | 第37-40页 |
| ·车辆与半刚性护栏端部碰撞的静力学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三章 汽车与吸能护栏端部碰撞的研究 | 第44-51页 |
| ·汽车与吸能护栏端部碰撞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·吸能护栏端部的简化模型 | 第44-45页 |
| ·车辆与吸能护栏端部碰撞的力学分析方法 | 第45-47页 |
| ·模拟试验逆向推导车辆与吸能护栏端部碰撞的过程 | 第47-50页 |
| ·模拟试验逆向推导车辆与吸能护栏端部碰撞的过程概述 | 第47-48页 |
| ·模拟试验逆向推导车辆与吸能护栏端部碰撞的算例 | 第48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四章 汽车与解体消能护栏端部碰撞的仿真模拟分析 | 第51-68页 |
| ·对汽车与护栏端部系统碰撞的方法研究 | 第51-54页 |
| ·概述 | 第5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51-54页 |
| ·基于ADAMS汽车-护栏端部仿真分析的基本理论 | 第54-57页 |
| ·建模理论 | 第55页 |
| ·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求解 | 第55-57页 |
| ·基于ADAMS汽车-护栏端部仿真碰撞模型的建立 | 第57-60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0-67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60-65页 |
| ·原设计护栏端部与优化设计护栏端部仿真结果对比 | 第65-67页 |
| ·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第五章 应用实例 | 第68-78页 |
| ·陕蒙高速公路概况 | 第68-69页 |
| ·护栏端部原设计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护栏端部原设计概述 | 第69-70页 |
| ·原设计存在的问题 | 第70页 |
| ·护栏端部优化设计 | 第70-77页 |
| ·斜展护栏端部设计 | 第70-71页 |
| ·缓冲挤压护栏端部设计 | 第71-72页 |
| ·改进型地锚式护栏端部设计 | 第72-73页 |
| ·埋入式护栏端部设计 | 第73-75页 |
| ·过渡段护栏端部设计 | 第75-77页 |
| 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| 结论 | 第78-8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| 附录 | 第83-8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9-90页 |
| 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