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夫之经济法律思想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3页 |
一、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状况 | 第10-11页 |
三、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王夫之经济法律思想概述 | 第13-24页 |
一、王夫之经济法律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| 第13-20页 |
(一) 社会大变动的时代 | 第13-19页 |
1. 社会经济中的新因素 | 第14-17页 |
2. 宦官擅权的明朝政治 | 第17-19页 |
(二) 思想大清算的时代 | 第19-20页 |
1. 明前期 | 第19页 |
2. 明中后期 | 第19-20页 |
二、王夫之思想的理论渊源 | 第20-24页 |
(一) 明清以前的思想理论渊源 | 第20-22页 |
1. 王充 | 第20页 |
2. 张载 | 第20-21页 |
3. 朱熹 | 第21-22页 |
(二) 同时代学者的思想继承 | 第22-24页 |
1. 对方以智“质测之学”的吸收 | 第22页 |
2. 对东林学派的推崇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王夫之经济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24-60页 |
一、土地法思想 | 第24-31页 |
(一) 王夫之关于均田制的思想 | 第24-29页 |
1. 隋唐均田制的实践概况 | 第24-26页 |
2. 王夫之对均田制的认识 | 第26-29页 |
(二) 王夫之关于屯田制的思想 | 第29-31页 |
1. 曹魏屯田制的实践概况 | 第29-30页 |
2. 王夫之对屯田制优点的认识 | 第30页 |
3. 王夫之对屯田制实施条件的认识 | 第30-31页 |
二、税法思想 | 第31-56页 |
(一) 崇本抑末的税种思想 | 第31-45页 |
1. 口税与地税之辩:口税更好 | 第31-35页 |
2. 王夫之关于土贡的思想 | 第35-41页 |
3. 王夫之理想的税收制度——唐租庸调 | 第41-45页 |
(二) 立足现实的税额思想 | 第45-53页 |
1. 王夫之对“十一而赋”的实际考察 | 第45-48页 |
2. 王夫之对两税法的实际考察 | 第48-53页 |
(三) 利国利民的税收征管思想 | 第53-56页 |
1. 实物与货币之辩:货币更好 | 第53-55页 |
2. 税的征收时间:早征和晚征的危害 | 第55-56页 |
三、禁榷法思想 | 第56-60页 |
(一) 榷盐法思想 | 第56-58页 |
1. 王夫之早期的榷盐思想 | 第56-57页 |
2. 王夫之后期的榷盐思想 | 第57-58页 |
(二) 反对铁器、酒曲专卖 | 第58-60页 |
1. 王夫之对铁器、酒曲专卖危害性的认识 | 第58-59页 |
2. 王夫之对铁器、酒曲专卖实质的认识 | 第59-60页 |
第三章 王夫之经济法律思想评价 | 第60-70页 |
一、王夫之经济法律思想的现实性 | 第60-62页 |
(一) 突破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 | 第60-61页 |
1. 打破了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的传统思想 | 第60页 |
2. 批判了传统儒家学者称道的“什一之赋” | 第60-61页 |
(二) 对封建社会沉重赋役剥削的揭露和抨击 | 第61-62页 |
1. 对沉重赋税的抨击 | 第61页 |
2. 对贪官污吏的抨击 | 第61-62页 |
3. 要求加强司法者的素质 | 第62页 |
二、王夫之经济法律思想的局限性 | 第62-70页 |
(一) 是维护现状的保守理论 | 第62-64页 |
1. 是一种保护和发展自耕农的保守理论 | 第62-63页 |
2. 认为土地改革不可能 | 第63页 |
3. 对策的保守性 | 第63-64页 |
(二) 思想的极端性 | 第64-65页 |
1. 片面夸大租庸调制 | 第64-65页 |
2. 完全否定两税法的价值 | 第65页 |
(三) 思想的矛盾性 | 第65-68页 |
1. 榷盐思想的矛盾性 | 第65-67页 |
2. 惜民和视民为工具的矛盾 | 第67-68页 |
(四) 经济法律思想缺乏提炼与总结 | 第68-70页 |
1. 经济法律思想缺乏系统化 | 第68页 |
2. 未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| 第68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