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法“但书”的立法设计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一、刑法“但书”的基本理论 | 第7-17页 |
(一) “但书”的概念和性质 | 第7-11页 |
1. “但书”的概念 | 第7-8页 |
2. “但书”的性质 | 第8-10页 |
3. 刑法“但书”的表现形式 | 第10-11页 |
(二) 刑法“但书”的分类 | 第11-14页 |
1. 作为法律概念组成部分的“但书” | 第11-12页 |
2. 作为法律规则组成部分的“但书” | 第12-14页 |
(三) 刑法“但书”的功能 | 第14-17页 |
1. 判断刑法适用范围 | 第14-15页 |
2. 界定罪与非罪 | 第15页 |
3. 量刑 | 第15-16页 |
4. 客观上的醒目 | 第16-17页 |
二、刑法“但书”的理想模式 | 第17-29页 |
(一) 刑法“但书”设计原则及要求 | 第17-20页 |
1. 形式要求 | 第17-18页 |
2. 内容要求 | 第18-20页 |
3. 审慎使用原则 | 第20页 |
(二) “但书”的语义学分析 | 第20-24页 |
1. 转折复句 | 第21-22页 |
2. “但书”中的标点使用 | 第22-24页 |
(三) “但书”的设计规则 | 第24-29页 |
1. “但书”的历史演变 | 第24-26页 |
2. 条、款的划分规则 | 第26-27页 |
3. “但书”与款的取舍规则 | 第27-29页 |
三、刑法“但书”的失范及完善 | 第29-39页 |
(一) 刑法“但书”的失范状况 | 第29-33页 |
(二) 刑法“但书”失范的原因 | 第33-36页 |
(三) “但书”的完善路径 | 第36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