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中国法制史论文

清末立宪中的日本因素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目录第6-8页
绪论第8-11页
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8页
 二、前人的研究成果第8-10页
  (一) 国外研究现状第8-9页
  (二) 国内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三、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0-11页
第一章 清末立宪中的日本因素概述第11-26页
 一、清末立宪与日本的关系第11-18页
  (一) 清末立宪取法日本的背景第11-13页
   1. 晚清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第11-12页
   2. 领事裁判权的奴役第12-13页
  (二) 近代日本立宪成功对晚清中国的刺激第13-16页
   1. 明治维新与明治宪法第13-14页
   2. 废除不平等条约第14-15页
   3. 对外战争取得胜利第15-16页
  (三) 日本政府对清末立宪的推动第16-18页
 二、清末立宪取法日本的原因第18-26页
  (一) 主观意图第18-20页
   1. 模仿日本收回领事裁判权第18-19页
   2. 维护君主专制第19页
   3. 寻求立宪捷径第19-20页
  (二) 客观形势第20-23页
   1. 清政府财力匮乏第20-21页
   2. 《日本国志》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3. 中国与日本具有文化同质性第22-23页
  (三) 各国宪法的比较选择第23-26页
第二章 清末立宪取法日本的方式及主要内容第26-38页
 一、清末立宪取法日本的方式第26-31页
  (一) 两次派员到日本考察宪政第26-27页
  (二) 模仿日本立宪过程确定预备立宪期第27-29页
  (三) 模仿明治政体改革官制第29-31页
 二、清末立宪取法日本的主要内容第31-38页
  (一) 以君权为立宪主线第31页
  (二) 以富国强兵为立宪目标第31-32页
  (三) 参照《明治宪法》制定《钦定宪法大纲》第32-38页
第三章 清末立宪取法日本的效果及启示第38-51页
 一、清末立宪取法日本的效果第38-48页
  (一) 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第38-41页
   1. 内忧外患依然存在第39-40页
   2. 专制政权土崩瓦解第40-41页
  (二) 、清末立宪取法日本方式的不足第41-48页
   1. 时空限制第41-43页
   2. 缺乏政治支持第43-45页
   3. 领导不力第45-46页
   4. 清廷统治权威衰落第46-48页
 二、清末立宪取法日本的启示第48-51页
  (一) 坚持大胆引进与善待传统相结合第48-49页
  (二) 坚持社会制度与法律类型相适应第49-51页
结语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法院制度研究
下一篇:王夫之经济法律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