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政治论文

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思考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·研究动态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动态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动态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意义、内容与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4-15页
第二章 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分析第15-28页
   ·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第15-16页
   ·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特点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第16页
     ·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第16-18页
   ·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理论依据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建构主义理论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·人本主义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·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现实依据第21-28页
     ·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第21-24页
     ·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可行性第24-26页
     ·成都市武侯高中开展网络环境下政治研究性学习的现实性第26-28页
第三章 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第28-53页
   ·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  ·文献研究法第28页
     ·辩论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网上调查法第29页
     ·论文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比较鉴别法第30页
     ·观察运用法第30-31页
   ·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与策略第31-44页
     ·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准备阶段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实施阶段第32-35页
     ·成果的提炼总结阶段第35页
     ·案例展示第35-44页
   ·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第44-53页
     ·诱导探究型——学科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第44-50页
     ·专题研究型——独立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第50-53页
第四章 评价与反思第53-56页
   ·辩证地看待“研究性学习”与“接受性学习”之间的关系第53页
   ·为整合而整合,易出现“重形式”“轻效果”,却得不到教学实效的现象第53-54页
   ·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是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第54-55页
   ·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第55页
   ·部分政治教师存在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,教育理念滞后,且对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第55-56页
第五章 结论与展望第56-58页
   ·结论第56-57页
   ·展望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制度视角下教学民主的生成机制
下一篇:6-7岁儿童上网安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--以中大附小雅宝学生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