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| ·国外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·本文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第2章 火灾条件下人员疏散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6-28页 |
| ·影响人员流动规律的因子 | 第16-21页 |
| ·人流量 | 第16-17页 |
| ·人流密度 | 第17-18页 |
| ·人流运动速度 | 第18-19页 |
| ·疏散通道截面宽度 | 第19-20页 |
| ·疏散通道长度 | 第20-21页 |
| ·火灾源与当事人空间位置的影响关系 | 第21-27页 |
| ·火灾源点的分布 | 第21页 |
| ·火灾产物对疏散的影响 | 第21-23页 |
| ·火源点的分布对疏散线路的影响 | 第23-26页 |
| ·火源点的分布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| 第26页 |
| ·客运站火灾疏散特点 | 第26-27页 |
| ·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3章 火灾条件下客运站疏散能力分析 | 第28-37页 |
| ·疏散能力的定义 | 第28-29页 |
| ·疏散能力的定义 | 第28页 |
| ·疏散能力的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人员疏散影响因素及疏散能力分析 | 第29-32页 |
| ·人员疏散特征 | 第29-30页 |
| ·人员疏散行动能力 | 第30-32页 |
| ·疏散设备特性 | 第32页 |
| ·候车大厅疏散能力的确定 | 第32-35页 |
| ·候车大厅检票口疏散能力 | 第33页 |
| ·候车大厅内楼梯疏散能力 | 第33-34页 |
| ·候车大厅内通道疏散能力 | 第34页 |
| ·候车大厅出入口疏散能力 | 第34-35页 |
| ·候车大厅总疏散能力计算 | 第35页 |
| ·其他疏散设备辅助能力 | 第35-36页 |
| ·排烟设备 | 第35页 |
| ·应急照明设备 | 第35-36页 |
| ·应急疏散管理和组织制度保证 | 第36页 |
| 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4章 人员疏散能力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| 第37-46页 |
| ·疏散时间的定义及其构成 | 第37-39页 |
| ·疏散时间的定义 | 第37页 |
| ·安全疏散时间判据 | 第37-39页 |
| ·影响人员疏散移动时间的主客观因素 | 第39-40页 |
| ·主体因素 | 第39页 |
| ·客体因素 | 第39-40页 |
| ·疏散时间对疏散能力的影响 | 第40-44页 |
| ·人员数量对疏散能力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厅室内人员疏散时间对疏散能力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通道内人员疏散时间对疏散能力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结合部人员疏散时间对疏散能力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候车大厅内最大疏散移动时间 | 第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第5章 火灾条件下客运站疏散能力仿真分析 | 第46-60页 |
| ·Pathfinder仿真软件简介 | 第46-51页 |
| ·Steering Mode条件下人员疏散行为模型 | 第47-49页 |
| ·SFPE Mode条件下人员疏散行为模型 | 第49-51页 |
| ·Pathfinder适用范围 | 第51页 |
| ·客运站候车大厅简介 | 第51-53页 |
| ·场景结构 | 第51-53页 |
| ·模型的求解 | 第53页 |
| ·客运站火灾特点 | 第53页 |
| ·候车大厅Pathfinder数值模拟 | 第53-56页 |
| ·三维建模 | 第53-54页 |
| ·模型属性设定 | 第54-55页 |
| ·模型求解 | 第55-56页 |
| ·模型计算后处理和结果显示 | 第56页 |
| ·候车大厅疏散能力Pathfinder模拟结果显示及分析 | 第56-59页 |
| ·三个疏散出口开启 | 第56-58页 |
| ·一个疏散出口开启 | 第58-59页 |
| ·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