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的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·影视节目对大学生价值引领严重缺位 | 第8页 |
·教育电视节目在大学校园的三重困境 | 第8-9页 |
·大学校园亟需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文献研究法 | 第10页 |
·内容分析法 | 第10页 |
·访谈研究法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研究综述 | 第12-22页 |
·教育电视节目研究综述 | 第12-19页 |
·美国教育电视节目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欧洲教育电视节目研究 | 第13-15页 |
·我国教育电视节目研究 | 第15-19页 |
·励志影视节目研究综述 | 第19页 |
·大学校园节目研究综述 | 第19-21页 |
·大学校园电视节目的研究困境 | 第20页 |
·大学校园电视节目的实践困境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综述对本文的启示 | 第21-22页 |
·教育电视节目研究综述提供的启示 | 第21页 |
·励志影视节目研究综述提供的启示 | 第21页 |
·大学校园电视节目研究提供的启示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“励志”的理论探究 | 第22-34页 |
·“励志”的内涵解析 | 第22-24页 |
·“励志”的概念 | 第22页 |
·“励志”的维度 | 第22-23页 |
·“励志”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“励志”对人的心理影响 | 第24-28页 |
·“励志”在确立成就目标维度上对人的心理影响 | 第24-27页 |
·“励志”在维持成就活动维度上对人的心理影响 | 第27页 |
·“励志”在完善个性心理维度上对人的心理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励志影视节目的常用手法 | 第28-34页 |
·塑造合适的榜样角色 | 第28-30页 |
·给出积极的心理暗示 | 第30-31页 |
·帮助观众合理的归因 | 第31-32页 |
·正面影响观众的情绪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的设计基础 | 第34-42页 |
·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的设计原则 | 第34-36页 |
·以实现“励志”目标为核心 | 第34-35页 |
·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 | 第35页 |
·以遵循教育传播规律为准则 | 第35-36页 |
·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的设计理念 | 第36-38页 |
·探寻人生意义——帮助大学生确立成就目标 | 第36-37页 |
·引导奋斗精神——帮助大学生维持成就活动 | 第37页 |
·培养抗挫能力——帮助大学生完善个性心理 | 第37-38页 |
·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的设计要素 | 第38-42页 |
·励志的主题 | 第38页 |
·励志的人物 | 第38-39页 |
·励志的情节 | 第39-42页 |
第五章 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设计过程 | 第42-52页 |
·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受众特征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理性程度高于大众 | 第42-43页 |
·追求娱乐目的明显 | 第43页 |
·价值判断仍需引导 | 第43-44页 |
·收视途径呈网络化 | 第44页 |
·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内容设计 | 第44-46页 |
·以平等的视角展现励志故事 | 第45页 |
·体现励志思想避免内容低俗 | 第45-46页 |
·创新励志故事避免内容同质 | 第46页 |
·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形式设计 | 第46-47页 |
·励志电视纪录片 | 第46-47页 |
·励志访谈式节目 | 第47页 |
·励志电视栏目剧 | 第47页 |
·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主持人设计 | 第47-48页 |
·符合励志核心理念 | 第47-48页 |
·成为励志节目符号 | 第48页 |
·大学校园“励志”教育电视节目传播渠道与互动设计 | 第48-52页 |
·运用新媒体拓展传播与互动渠道 | 第48-49页 |
·实现稳定的传播与互动对象管理 | 第49页 |
·及时互动对节目进行反馈与调整 | 第49-52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52-54页 |
·研究总结 | 第52-53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2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52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52-53页 |
·发展展望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附录1: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8-59页 |
附录2: 大学生收视情况访谈提纲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