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的价值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行政事实行为及其法律救济概述 | 第14-23页 |
| ·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| 第14-16页 |
| ·相关国家和地区对行政事实行为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| ·我国大陆地区对行政事实行为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| ·本文对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 | 第16-20页 |
| ·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| ·行政事实行为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| ·行政事实行为的分类 | 第18页 |
| ·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| 第18-20页 |
| ·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概述 | 第20-23页 |
| ·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的界定及分类 | 第20-21页 |
| ·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界定 | 第20页 |
| ·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分类 | 第20-21页 |
| ·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的意义 | 第21-23页 |
| 第三章 域外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之比较 | 第23-29页 |
| ·英美法系 | 第23-24页 |
| ·英国 | 第23页 |
| ·美国 | 第23-24页 |
| ·大陆法系 | 第24-27页 |
| ·德国 | 第24-25页 |
| ·日本 | 第25-26页 |
| ·台湾地区 | 第26-27页 |
| ·小结 | 第27-29页 |
| 第四章 我国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现状分析 | 第29-38页 |
| ·我国行政事实行为诉讼救济 | 第29-33页 |
| ·立法现状 | 第29-30页 |
| ·立法缺陷 | 第30-33页 |
| ·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狭窄 | 第30-31页 |
| ·原告资格要求过高 | 第31-32页 |
| ·缺少公益诉讼 | 第32页 |
| ·缺乏有效的判决形式 | 第32页 |
| ·合理性审查缺失 | 第32-33页 |
| ·我国行政事实行为诉讼外救济 | 第33-38页 |
| ·立法现状 | 第33-35页 |
| ·立法缺陷 | 第35-38页 |
| ·行政复议的立法缺陷 | 第35页 |
| ·国家赔偿的立法缺陷 | 第35-36页 |
| ·行政补偿的立法缺陷 | 第36-38页 |
| 第五章 我国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之完善 | 第38-46页 |
| ·完善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诉讼救济 | 第38-43页 |
| ·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| 第38-40页 |
| ·降低原告资格 | 第40-41页 |
| ·引入公益诉讼 | 第41页 |
| ·增加判决形式 | 第41-42页 |
| ·引入合理性审查 | 第42-43页 |
| ·完善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诉讼外救济 | 第43-46页 |
| ·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| 第43页 |
| ·完善行政赔偿制度 | 第43-44页 |
| ·完善行政补偿制度 | 第44-46页 |
| 第六章 结语 | 第46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|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