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光平合唱作品研究
论文摘要 | 第1-5页 |
序言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艺术经历与创作概况 | 第6-9页 |
第一节 艺术经历 | 第6-7页 |
第二节 创作概况 | 第7-9页 |
第二章 作品的创作特征 | 第9-26页 |
第一节 创作思维 | 第9-20页 |
一.民族性 | 第9-13页 |
二.现代感 | 第13-16页 |
三.诗意 | 第16-20页 |
第二节 创作新手法的开拓 | 第20-22页 |
一.音调 | 第20页 |
二.节奏 | 第20-21页 |
三.和声 | 第21页 |
四.结构 | 第21-22页 |
五.即兴 | 第22页 |
第三节 作品的分类 | 第22-23页 |
一.从演唱形式划分 | 第22-23页 |
二.从作品题材划分 | 第23页 |
第四节 对中国合唱作品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| 第23-26页 |
一.中国合唱的现状 | 第23-24页 |
二.曹光平合唱创作对中国合唱作品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重要作品的具体分析 | 第26-63页 |
第一节 对《天湖·纳木错》的分析 | 第26-34页 |
第二节 对《燕》的分析 | 第34-43页 |
第三节 对《靖西·田野对歌》的分析 | 第43-57页 |
第四节 对《围屋故事》的分析 | 第57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4页 |
附录 | 第64-120页 |
附录一 | 第64-66页 |
附录二 | 第66-120页 |
《天湖·纳木错》 | 第67-82页 |
《燕》 | 第82-93页 |
《靖西·田野对歌》 | 第93-105页 |
《围屋故事》 | 第105-120页 |
后记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