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“大调解”机制下的刑事和解模式构建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8页
绪论第8-9页
一、 刑事和解概述第9-16页
 (一) 刑事和解的概念第9-10页
 (二) 刑事和解的探讨第10-11页
 (三) 刑事和解具有的优势第11-12页
  1、 能更好地保障被害人的权益、满足被害人利益的诉求第11页
  2、 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第11页
  3、 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第11-12页
 (四) 刑事和解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第12-16页
  1、 中国本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第12-14页
   (1) 中国传统的“和合”思想第12页
   (2) 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第12-13页
   (3) 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第13页
   (4) 社会转型期的客观需要第13-14页
  2、 西方相关理论及异同第14-16页
   (1) 恢复性司法第14-15页
   (2) 辩诉交易第15-16页
二、 大调解机制概述第16-18页
 (一) 大调解的含义第16页
 (二) 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第16-17页
 (三) 大调解的模式第17页
 (四) 大调解机制的特点第17-18页
  1、 调解主体的多元化第17页
  2、 矛盾化解的联动性第17页
  3、 调解效果的有效性第17-18页
  4、 调解内容的宽泛性第18页
三、 我国刑事和解的现状及不足第18-24页
 (一) 我国刑事和解的现状第18页
 (二) 我国刑事和解模式的实践第18-20页
  1、 北京市朝阳区的刑事和解模式第18-19页
  2、 上海市杨浦区的刑事和解模式第19-20页
  3、 山东省烟台市的刑事和解模式第20页
 (三) 我国刑事和解模式的特点第20-21页
  1、 刑事和解的主体和调解人第20-21页
  2、 刑事和解的模式特点第21页
   (1) 当事人自行和解模式第21页
   (2) 委托调解模式第21页
   (3) 司法机关主持调解模式第21页
 (四) 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分析第21-23页
  1、 刑事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第21-22页
  2、 刑事和解的模式第22页
  3、 司法机关的处理方式第22-23页
 (五) 现行刑事和解制度的不足第23-24页
  1、 与多元化社会需求不符第23页
  2、 司法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定位冲突第23-24页
  3、 造成司法资源浪费第24页
  4、 刑事和解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第24页
四、 大调解工作机制中刑事和解的模式第24-30页
 (一) 在大调解机制下构建刑事和解模式的优势第24-26页
  1、 是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必然趋势第24-25页
  2、 避免了公权力机关的过度介入第25页
  3、 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第25页
  4、 大调解机制的调解组织基础深厚第25-26页
  5、 便民利民,解决刑事案件“私了”问题第26页
 (二) 大调解机制中刑事和解的模式第26-30页
  1、 大调解体系的建立第26-27页
  2、 刑事和解的提出第27页
  3、 调解人的多元化第27-28页
  4、 和解协议的审查第28页
  5、 刑事和解案件的处理第28页
  6、 监督机制的设置第28-30页
结束语第30-31页
参考文献第31-34页
致谢词第34页

论文共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有企业投资人制度研究
下一篇:律师风险代理制度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