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建设论文

中国共产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研究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5页
中文文摘第5-8页
目录第8-12页
Contents第12-19页
绪论第19-33页
 一、 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9-21页
 二、 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21-27页
 三、 相关概念界定第27-30页
 四、 研究方法第30-31页
 五、 论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第31-33页
第一章 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思想的理论渊源第33-61页
 第一节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革命舆论工作的理论观点第33-44页
  一、 马克思恩格斯对舆论本质做出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第34-37页
  二、 马克思恩格斯对引导革命舆论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论述第37-40页
  三、 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革命舆论引导的价值追求和实践取向第40-44页
 第二节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舆论工作观点第44-56页
  一、 列宁确立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舆论引导的党性原则第44-47页
  二、 列宁根据俄国革命实践创造性地发展灌输论第47-50页
  三、 列宁注重用“榜样的力量”开展舆论引导第50-52页
  四、 列宁围绕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明确舆论引导的相关策略第52-56页
 第三节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重民主义的舆论引导观点第56-61页
第二章 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第61-109页
 第一节 舆论动员: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关于党的舆论工作的思想观点第61-73页
  一、 重视舆论先导作用,把舆论工作作为理论武装群众的重要手段第62页
  二、 坚持党性原则,将政策和策略视为舆论动员的生命第62-64页
  三、 要求党的舆论动员工作贯彻群众路线,体现群众观点第64-65页
  四、 强调舆论动员要提倡马克思主义的文风,反对党八股第65-67页
  五、 辩证阐述“舆论一律又不一律”的内在逻辑关系第67-69页
  六、 提出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、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”的著名论断第69-70页
  七、 提倡正面典型引领与反面材料警示相结合的方法第70-71页
  八、 坚持根据事实来阐发道理、启发觉悟第71-73页
 第二节 舆论宣传: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关于党的舆论工作的思想观点第73-85页
  一、 舆论宣传要成为国家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第73-76页
  二、 舆论宣传要把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基本任务第76-78页
  三、 舆论宣传要靠事实说话,用道理服众第78-80页
  四、 舆论宣传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第80-81页
  五、 舆论监督要有利于舆论引导活动的开展第81-85页
 第三节 舆论导向: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关于党的舆论工作的思想观点第85-98页
  一、 阐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,提出“五个有利于”的判断标准第85-87页
  二、 明确提出“以正确舆论引导人”的重大命题和著名论断第87-90页
  三、 把握舆论导向的核心是要坚持党性原则,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90-92页
  四、 把握舆论导向的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,抓好队伍建设第92-93页
  五、 系统地论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方针、方式和方法第93-98页
 第四节 舆论引导: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关于党的舆论工作的思想观点第98-109页
  一、 将舆论引导提升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新高度予以论述第98-100页
  二、 在舆论引导中创造性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第100-104页
  三、 尊重舆论宣传规律,体现对舆论引导工作的科学态度第104-106页
  四、 重视网络媒体建设,提出构建“舆论引导新格局”的新命题第106-107页
  五、 要求切实抓好队伍建设,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第107-109页
第三章 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的实践借鉴与经验总结第109-155页
 第一节 苏联剧变中舆论失控的实践警示第109-116页
  一、 苏联新闻体制及其特点第109-110页
  二、 戈尔巴乔夫推动的新闻改革导致舆论失控第110-116页
 第二节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批判性借鉴——以美国为例第116-128页
  一、 设立官方舆论宣传机构制造新闻、统一宣传口径第118-119页
  二、 构建庞大公关网络操纵媒体、操控舆论第119-121页
  三、 以民意测验为幌子拉拢人心、塑造舆论第121-122页
  四、 政府首脑以先入为主的意见框架裹挟舆论第122-123页
  五、 通过人为制造媒体事件来转移或聚焦社会舆论关注点第123-125页
  六、 抢夺国际社会话语权,对他国实施舆论同化和舆论干涉第125-128页
 第三节 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的历史考察与实践审视第128-144页
  一、 民主革命时期的舆论动员第129-132页
  二、 新中国成立后至“文化大革命”前夕的舆论动员第132-136页
  三、 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的舆论操控第136-138页
  四、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舆论宣传第138-144页
 第四节 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的历史经验总结与实践启迪第144-155页
  一、 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,增强舆论引导的党性第145-146页
  二、 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,坚持以正面为主的方针第146-148页
  三、 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牢牢地占领舆论阵地第148-151页
  四、 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,贯彻群众路线第151-155页
第四章 中国共产党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政治境遇和舆论生态第155-179页
 第一节 中国共产党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政治境遇第155-167页
  一、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第155-159页
  二、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创新社会管理、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159-163页
  三、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诉求第163-167页
 第二节 中国共产党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舆论生态第167-179页
  一、 新时期我国舆论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第167-170页
  二、 新时期社会舆论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第170-173页
  三、 新时期舆论引导对象发生深刻性变化第173-175页
  四、 新时期舆论传播方式发生关键性变化第175-179页
第五章 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实践成效与存在问题第179-217页
 第一节 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加强舆论引导的实践创新及成效第179-199页
  一、 优化党务信息新闻发布手段,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第180-186页
  二、 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方法,提升舆论引导艺术第186-190页
  三、 重视运用新媒体,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第190-194页
  四、 强化新闻评论力度,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第194-196页
  五、 加强新闻战线教育和管理,净化行业风气和媒体环境第196-199页
 第二节 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9-217页
  一、 舆论引导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第199-202页
  二、 舆论引导的相关制度与机制不健全第202-207页
  三、 舆论引导对新闻传播规律遵循不够第207-209页
  四、 有些部门及领导干部不善于面对和运用媒体第209-217页
第六章 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宏观思考第217-247页
 第一节 基本前提:畅通利益诉求渠道,增强民意吸纳能力第217-226页
  一、 畅通利益诉求表达,发挥舆论缓释功能第218-222页
  二、 贯彻群众路线,善于倾听百姓心声第222-226页
 第二节 现实基点:树立公共关系理念,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第226-237页
  一、 公共关系在发挥媒体作用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第226-231页
  二、 善字当头待媒体,在新型公共关系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第231-237页
 第三节 实践走向:调谐社会心态,促进舆论理性表达第237-247页
  一、 正确认识社会心态失衡的思想根源第238-241页
  二、 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校正社会心态,促进社会舆论理性表达第241-247页
第七章 遵循舆论宣传客观规律提升舆论引导的科学化水平第247-273页
 第一节 树立受众意识,提高舆论引导的感染力第247-257页
  一、 公开事件真相,及时传播信息第249-253页
  二、 改变言语方式,推动话语转型第253-257页
 第二节 正确对待舆论监督,提升舆论引导公信力第257-265页
  一、 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辩证统一于党的舆论工作第257-260页
  二、 站稳群众立场,在加强舆论监督中提升舆论引导公信力第260-265页
 第三节 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,提升舆论引导影响力第265-273页
  一、 主流媒体要深度融合网络舆论场第267-270页
  二、 推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议程互动,产生舆论共鸣第270-273页
结论第273-275页
参考文献第275-287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87-289页
致谢第289-291页
个人简历第291-292页

论文共2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豫剧唱腔结构动态研究(1900-1960)
下一篇:一般救助义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