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理裂隙网络模拟及其在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
| 摘要 | 第1-9页 | 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 
| 第一章 绪论 | 第11-22页 | 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 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12-19页 | 
| ·节理岩体几何特性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 
| ·节理裂隙网络模拟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 
| ·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 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9-20页 | 
| 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 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 
| ·主要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 
| 第二章 节理岩体力学特性及结构面统计分析 | 第22-37页 | 
| ·岩体的结构特性 | 第22-24页 | 
| ·结构面的特性 | 第22-23页 | 
| ·结构体的特性 | 第23-24页 | 
| ·岩体的力学特性 | 第24-29页 | 
| ·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| 第24-26页 | 
| ·岩体结构类型 | 第26-27页 | 
| ·岩体破坏机理及破坏判据 | 第27-29页 | 
| ·岩体的动力学特性 | 第29-30页 | 
| ·岩体动力学概述 | 第29页 | 
| ·地下工程抗震计算方法 | 第29-30页 | 
| ·岩体结构面采样原理 | 第30-32页 | 
| ·结构面的描述体系 | 第30-31页 | 
| ·岩体结构面采样 | 第31-32页 | 
| ·岩体结构面统计分析 | 第32-36页 | 
| ·岩体结构面概率分布 | 第33-34页 | 
| ·岩体结构面概率模型 | 第34-36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 
| 第三章 节理裂隙网络模拟的程序实现 | 第37-48页 | 
| ·理论基础 | 第37-38页 | 
| ·程序模拟过程 | 第38-42页 | 
| ·程序模拟前的基本假设 | 第38页 | 
| ·程序模拟的基本步骤 | 第38-39页 | 
| ·随机数的生成 | 第39-41页 | 
| ·随机变量的生成 | 第41-42页 | 
| ·程序的研制及其验证 | 第42-47页 | 
| ·程序研制 | 第42-43页 | 
| ·程序说明 | 第43-45页 | 
| ·程序验证 | 第45-47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 
| 第四章 节理裂隙网络模拟及其在地下洞室中的应用 | 第48-63页 | 
| ·基本原理方法 | 第49-50页 | 
| ·动力离散元计算原理 | 第49-50页 | 
| ·程序与离散元软件UDEC的融合 | 第50页 | 
| ·地下洞室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 | 第50-57页 | 
| ·工程算例介绍 | 第50-51页 | 
| ·岩石力学模型及荷载确定 | 第51-52页 | 
| ·数值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| 第52-57页 | 
| ·地下洞室动态响应规律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7-62页 | 
| ·计算模型 | 第58页 | 
| ·岩石力学模型及参数选择 | 第58-59页 | 
| ·边界条件和地震荷载的确定 | 第59-60页 | 
| 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60-62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 
| 第五章 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6页 | 
| ·全文总结 | 第63-64页 | 
| ·本文创新点 | 第64-65页 | 
| ·展望 | 第65-66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 
| 致谢 | 第70-71页 | 
|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71页 | 
| 硕士期间参与的学术会议 | 第71页 | 
|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1-72页 | 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