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压实设备的研究 | 第10-13页 |
·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| 第13-14页 |
·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 | 第14-17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本课题研究过程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混沌冲击压路机工作轮系统的设计 | 第17-25页 |
·分段式多边形压实轮 | 第17-20页 |
·激振设备的选取 | 第20-22页 |
·振动压路机激振器 | 第20-21页 |
·CVE-2 型混沌激振器的介绍 | 第21-22页 |
·工作轮系统构造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混沌冲击压路机工作轮系统的数值仿真 | 第25-49页 |
·混沌振动基本概念 | 第25-26页 |
·相空间和相轨 | 第25页 |
·Poincare 映射图 | 第25页 |
·自功率谱密度 | 第25页 |
·Lypounov 指数 | 第25-26页 |
·混沌振动的识别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定性识别方法: | 第27页 |
·定量识别方法 | 第27页 |
·混沌识别方法的实现 | 第27-30页 |
·MATLAB 简介 | 第27-28页 |
·定性识别 | 第28-29页 |
·定量识别 | 第29-30页 |
·混沌冲击压路机“机架-振动轮-土壤”系统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0-32页 |
·混沌冲击压路机“机架-振动轮-土壤”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2-37页 |
·假设条件 | 第32-33页 |
·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7页 |
·工作轮系统仿真参数的确定 | 第37-41页 |
·混沌激振器参数的确定 | 第37页 |
·工作轮系统参数的确定 | 第37页 |
·土壤参数的确定 | 第37页 |
·方程系数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·路面激励谱的确定 | 第38-41页 |
·混沌冲击压路机“机架—工作轮—土壤”系统的数值仿真 | 第41-42页 |
·状态方程 | 第41-42页 |
·Simulink 仿真框图 | 第42页 |
·工作轮系统的混沌识别 | 第42-45页 |
·混沌冲击压实轮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特性 | 第45-46页 |
·激振频率变化时仿真得到的压实参数对比 | 第46页 |
·土壤刚度变化时仿真得到的压实参数对比 | 第46页 |
·小结 | 第46-49页 |
第四章 “普通”与“混沌”冲击压路机压实效果的分析 | 第49-63页 |
·引言 | 第49页 |
·ANSYS/LS-DYNA 软件介绍 | 第49-52页 |
·ANSYS 软件简介 | 第49-50页 |
·LS-DYNA 软件 | 第50页 |
·ANSYS 与 LS-DYNA3D 的关系 | 第50-52页 |
·多边形工作轮有限元压实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7页 |
·土壤模型参数的选取 | 第52-55页 |
·“工作轮—土壤”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5-56页 |
·压实作用初始条件的确定 | 第56-57页 |
·“普通”压路机“机架—工作轮—土壤”系统数值仿真 | 第57页 |
·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57页 |
·数值仿真 | 第57页 |
·“混沌”与“普通”多边形压路机压实参数的对比与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五章 本文创新点结论及建议 | 第63-65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63页 |
·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63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1页 |
附录 混沌冲击振动压路机“机架-工作轮-土壤”系统仿真框图 | 第71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