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胁条件下内隐、外显自尊对于研究生社会认同影响的实验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前言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研究概述 | 第11-20页 |
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页 |
·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概念界定 | 第11-13页 |
·认同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·社会认同的概念及原理 | 第12页 |
·社会认同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| 第12-13页 |
·社会认同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·社会认同理论的一般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威胁条件下的社会认同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威胁状况下自尊与社会认同的关系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其他变量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·自尊的定义 | 第16页 |
·自尊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| 第16页 |
·自尊的分类 | 第16-17页 |
·内隐、外显自尊的测量方法 | 第17页 |
·内隐、外显自尊的国外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内隐、外显自尊的国内研究 | 第18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·本文结构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社会认同问卷的编制与修订 | 第20-30页 |
·问卷的编制程序 | 第20页 |
·方法 | 第20页 |
·程序 | 第20页 |
·结果和分析 | 第20-26页 |
·项目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信度 | 第23页 |
·效度 | 第23-26页 |
·验证性因素分析 | 第26-30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26-27页 |
·模型拟合程度指标 | 第27-29页 |
·模型拟合指数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社会认同的实验研究 | 第30-34页 |
·研究目的与假设 | 第3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0-32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30-32页 |
·被试 | 第32页 |
·研究程序 | 第32-33页 |
·预实验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社会认同实验一的研究结果 | 第34-45页 |
·反应时错误和无效数据的排除 | 第34页 |
·外显自尊量表分析结果 | 第34-37页 |
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外显量表的描述性统计 | 第35-36页 |
·男女生外显自尊水平高低的比较 | 第36-37页 |
·内隐自尊测试分析结果 | 第37-39页 |
·内隐联想测验的说明 | 第37页 |
·内隐联想测验的编制 | 第37-38页 |
·内隐IAT测验实验结果 | 第38页 |
·内隐自尊效应与外显自尊的相关 | 第38-39页 |
·图片评价测验的说明 | 第39页 |
·反应时测验 | 第39-42页 |
·不同图片反馈下的反应时比较 | 第39-40页 |
·性别与反馈的交互作用对反应时的影响 | 第40页 |
·自尊与反馈的交互作用对反应时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内隐自尊与反馈的简单效应检验 | 第41页 |
·自尊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反应时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社会认同问卷结果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不同反馈条件下的群体认同程度的比较 | 第42页 |
·性别与反馈的交互作用对社会认同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自尊与反馈的交互作用对社会认同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简单效应检验 | 第43-44页 |
·自尊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社会认同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第五章 社会认同实验二的研究结果 | 第45-55页 |
·反应时错误和无效数据的排除 | 第45-47页 |
·外显自尊量表的描述性统计 | 第46页 |
·男女生外显自尊水平高低的比较 | 第46-47页 |
·两地学生外显自尊水平高低的比较 | 第47页 |
·内隐自尊测试分析结果 | 第47-49页 |
·内隐自尊测验描述性统计 | 第47页 |
·内隐的相容与不相容反应数据统计 | 第47-48页 |
·内隐自尊效应与外显自尊的相关 | 第48页 |
·两地学生内隐自尊水平高低的比较 | 第48-49页 |
·图片评价测验 | 第49页 |
·反应时测试 | 第49-52页 |
·不同图片反馈下的反应时比较 | 第49页 |
·性别与反馈的交互作用对反应时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自尊与反馈的交互作用对反应时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·内外自尊与反馈的简单效应检验 | 第51-52页 |
·自尊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反应时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社会认同问卷结果分析 | 第52-55页 |
·不同反馈条件下的社会认同程度比较 | 第52页 |
·性别与反馈对社会认同的交互作用 | 第52-53页 |
·自尊与反馈的交互作用对认同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自尊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认同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两地学生认同水平的比较 | 第54-55页 |
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55-61页 |
·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 | 第55-57页 |
·社会心理学的关系取向 | 第55页 |
·研究设计和思路 | 第55-56页 |
·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联想测验的探讨 | 第56-57页 |
·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| 第57页 |
·社会认同的实验研究 | 第57-59页 |
·可能的问题和需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| 第59-60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59页 |
·样本与数据处理 | 第59页 |
·理论运用 | 第59-60页 |
·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附录 | 第65-68页 |
附录一 指导语 | 第65-66页 |
附录二 Rosenberg自尊量表 | 第66页 |
附录三 反应时测试词表 | 第66页 |
附录四 社会认同问卷 | 第66-67页 |
附录五 图片测试样图 | 第67-68页 |
后记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