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前言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28页 |
一、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| 第11-15页 |
二、道德的民族性与普适性、传统性与现代性辨析 | 第15-19页 |
三、道德的可能与不可能研究概述 | 第19-28页 |
第二章 中国现代经济生活中道德何以是重要的 | 第28-38页 |
一、中国现代经济生活相关特征分析 | 第28-30页 |
二、道德是中国现代经济生活可持续运行的支撑点 | 第30-33页 |
(一) 道德是协调人们经济行为的基本平台 | 第30-31页 |
(二) 道德是现代经济的一种无形资产 | 第31-32页 |
(三) 融入道德的经济才具有蓬勃生命力 | 第32-33页 |
三、道德对激励和约束现代经济生活有着特殊作用 | 第33-38页 |
(一) 道德对现代经济生活的激励作用 | 第33-35页 |
(二) 道德对现代经济生活的约束作用 | 第35-38页 |
第三章 中国现代经济生活中道德的可能性 | 第38-51页 |
一、道德与经济具有内在一致性 | 第38-42页 |
(一) 道德维护着利益 | 第38-39页 |
(二) 道德与经济拥有共同的本质动力 | 第39-40页 |
(三) 道德与经济受一些共同规律的支配 | 第40-42页 |
二、道德的作用机理为经济生活中道德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| 第42-45页 |
(一) 道德的作用机理 | 第42-44页 |
(二) 道德激励和约束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| 第44-45页 |
三、“无形的手”无法完全满足经济生活激励和约束的要求 | 第45-48页 |
(一)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机制存在缺陷 | 第45-46页 |
(二) 市场经济既强调竞争又需要合作 | 第46-47页 |
(三) 市场经济内生着道德要求 | 第47-48页 |
四、“有形的手”无法解决经济生活激励和约束的一切问题 | 第48-51页 |
(一) “有形的手”解决经济生活激励和约束问题的成本很高 | 第48-50页 |
(二) 法律和制度需要一定道德基础的支撑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中国现代经济生活现实中道德的不可能及原因分析 | 第51-62页 |
一、中国现代经济生活现实中道德的不可能 | 第51-56页 |
(一) 对“道德的不可能”的解释 | 第51-54页 |
(二) 现实经济生活中道德的不可能的表现 | 第54-56页 |
二、中国现代经济生活现实中道德的不可能的原因 | 第56-62页 |
(一) 道德的作用特征限制了道德的实现 | 第56-57页 |
(二) 经济人“利己”理性制约了道德的实现 | 第57-58页 |
(三) 道德的经济行为得不到有效激励 | 第58-59页 |
(四) 不道德的经济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 | 第59-60页 |
(五) 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重建还未完成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中国现代经济生活中道德如何实现 | 第62-80页 |
一、从激励的角度对经济生活中道德实现的思考 | 第62-69页 |
(一) 道德激励机制 | 第62-64页 |
(二) 实现道德对经济生活的激励的举措 | 第64-69页 |
1、加强经济主体的道德情感培养 | 第64-65页 |
2、维护道德经济行为者的利益 | 第65-66页 |
3、激励要形式多样、保证落实 | 第66-67页 |
4、努力发掘市场机制中的道德资源 | 第67-68页 |
5、充分发挥制度的伦理效应 | 第68-69页 |
二、从约束的角度对经济生活中道德实现的思考 | 第69-80页 |
(一) 道德约束机制 | 第69-72页 |
(二) 实现道德对经济生活的约束的举措 | 第72-80页 |
1、加强经济主体的道德自律能力培养 | 第72-73页 |
2、完善道德评价机制 | 第73页 |
3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| 第73-75页 |
4、以制度约束来保证道德的实现 | 第75-76页 |
5、实现新旧、中西道德的有效整合,尽快完成道德重建 | 第76-80页 |
结束语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后记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