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一、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择业观界定 | 第17-24页 |
(一) 大学生择业观概述 | 第17-22页 |
1. 大学生择业观的涵义 | 第17-20页 |
2. 大学生择业观的构成要素 | 第20-21页 |
3. 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特征 | 第21-22页 |
(二) 高等教育的变迁与大学生择业观重新确立 | 第22-24页 |
1.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概况 | 第22-24页 |
2. 高等教育大众化赋予大学生择业观新内涵 | 第24页 |
二、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述评 | 第24-40页 |
(一) 影响我国大学生择业观的若干主要因素 | 第25-30页 |
1. "自主择业"就业制度的建立 | 第25-26页 |
2. 经济体制的改革 | 第26-27页 |
3. 社会不良思潮的传播 | 第27-28页 |
4. 用人单位的歧视 | 第28页 |
5. 高等教育由"精英化"向"大众化"的转型 | 第28-30页 |
(二)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可取之处 | 第30-33页 |
1. 自主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| 第31页 |
2. 择业标准、价值取向多元化 | 第31-32页 |
3. 择业实现途径多样化 | 第32-33页 |
(三)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不足 | 第33-36页 |
1. 择业目标不明确 | 第33-34页 |
2. 服务西部、基层意识不强 | 第34-35页 |
3. 诚信意识弱化 | 第35页 |
4. 择业不良心理凸显 | 第35-36页 |
5. 自主创业意识不强 | 第36页 |
(四)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6-40页 |
1. 滞存的精英意识和社会等级观念作祟 | 第37-38页 |
2. 片面的教育投入产出观的写照 | 第38-39页 |
3. 负向舆论的强大压力 | 第39-40页 |
4. 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的偏差 | 第40页 |
三、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理念和策略 | 第40-56页 |
(一) 开展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| 第41-43页 |
1. 开展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| 第41-42页 |
2. 开展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是适应就业的需要 | 第42页 |
3. 开展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是人尽其才的需要 | 第42-43页 |
(二) 确立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理念 | 第43-45页 |
1. 目标清晰 | 第43页 |
2. 理念务实 | 第43-44页 |
3. 全程跟踪 | 第44页 |
4. 主体整合 | 第44-45页 |
(三) 丰富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体系 | 第45-48页 |
1. 职业道德教育 | 第45-46页 |
2. 择业心理教育 | 第46-47页 |
3. 择业技术教育 | 第47页 |
4. 创业观教育 | 第47-48页 |
(四) 创新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形式 | 第48-53页 |
1. 充分利用课堂 | 第48-50页 |
2. 开展就业实践活动 | 第50-51页 |
3. 挖掘校园文化 | 第51-52页 |
4. 抢占网络阵地 | 第52-53页 |
(五) 优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环境 | 第53-56页 |
1. 优化政策环境 | 第53-54页 |
2. 优化家庭环境 | 第54-55页 |
3. 优化舆论环境 | 第55页 |
4. 优化用人环境 | 第55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