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美学论文

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4页
ABSTRACT第14-19页
导论第19-31页
 一、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兴起的背景与意义第19-24页
 二、自然美学、环境美学与景观美学之间的关系第24-25页
 三、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现状及论文思路第25-31页
第一章 西方自然美学传统第31-49页
 第一节 从古希腊到19世纪的欧洲自然美学观第31-39页
 第二节 北美19世纪以来的自然书写和环境保护运动第39-49页
第二章 自然环境美学第49-106页
 第一节 赫伯恩:环境美学的缘起与形而上学的想象模式第50-56页
  一、《当代美学及自然美的遗忘》与环境美学的开端第50-54页
  二、自然鉴赏的形而上学想象模式第54-56页
 第二节 卡尔松的自然美学第56-72页
  一、伦理中心主义与对形式主义的批判第57-59页
  二、自然环境模式第59-63页
  三、"自然全美论"第63-70页
  四、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理论的价值与缺陷第70-72页
 第三节 伯林特的参与美学第72-82页
  一、伯林特的环境观和自然观第72-76页
  二、"美学身体化"与"参与美学"第76-79页
  三、参与美学与环境伦理第79-82页
 第四节 卡尔松和伯林特之间——其他环境美学家的自然鉴赏模式第82-98页
  一、卡罗尔:激发模式第82-85页
  二、齐藤百合子:多元模式第85-86页
  三、海德:后现代模式第86-88页
  四、伽德洛维奇:神秘模式第88-91页
  五、布雷迪:整合模式第91-98页
 第五节 自然美的哲学基础第98-106页
第三章 从自然到环境——环境美学的体系建构第106-152页
 第一节 卡尔松:科学认知的环境美学理论体系第107-118页
  一、客体论环境观与环境美学的客观主义立场第107-108页
  二、"功能上的适合"——人类景观的鉴赏第108-112页
  三、审美相关性研究及环境教育第112-113页
  四、环境美学建构的客观主义取向存在的问题第113-118页
 第二节 瑟帕玛:基于分析美学的环境美学模型第118-128页
  一、本体论第119-122页
  二、元批评第122-126页
  三、基于分析美学构建环境美学存在的问题第126-128页
 第三节 伯林特:作为一种新的美学范式的环境美学第128-142页
  一、参与美学——一种新的美学范式第128-135页
  二、环境的美学价值与环境批评第135-138页
  三、塑造人性化的生存环境第138-140页
  四、伯林特的贡献与缺陷第140-142页
 第四节 布拉萨:景观美学的三重理论框架与批判的区域主义第142-152页
  一、景观美学的三重理论框架第143-148页
  二、批判的区域主义第148-152页
第四章 城市美学研究第152-177页
 第一节 建成环境的意义和体验第153-163页
 第二节 伯林特:城市生态的审美范式第163-168页
 第三节 林奇:城市意象与审美体验第168-171页
 第四节 约翰松:营造自然与文化的统一第171-177页
第五章 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第177-190页
 第一节 环境美学的生态维度与西方生态美学第177-183页
 第二节 环境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第183-190页
结语第190-194页
 一、环境美学与美学重构第190-192页
 二、环境美学的未来发展第192页
 三、环境美学与中国的环境问题第192-194页
参考文献第194-201页
致谢第201-202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02-203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03页

论文共2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利奥塔的“崇高美学”思想研究
下一篇:审美的观念——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