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8页 |
·课题的来源 | 第9-12页 |
·从独立到融合于绩效技术---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| 第9-10页 |
·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》的实施带来的启示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2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的情况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的情况 | 第15页 |
·分析与比较 | 第15页 |
·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绩效技术及其应用 | 第18-28页 |
·绩效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| 第18-21页 |
·绩效及绩效技术 | 第18-20页 |
·绩效技术的特征 | 第20页 |
·绩效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·绩效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绩效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原因分析 | 第23页 |
·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设计 | 第23-24页 |
·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与变革 | 第24页 |
·评价 | 第24页 |
·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的融合 | 第24-25页 |
·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的比较 | 第24-25页 |
·绩效技术"回归"教学设计 | 第25-26页 |
·绩效技术带给教学设计的启示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师范生实习工作绩效现状与问题分析 | 第28-38页 |
·师范生实习工作绩效的界定 | 第29-32页 |
·师范生实习工作绩效的界定 | 第29页 |
·师范生实习工作绩效标准制定的依据——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| 第29-30页 |
·实习阶段师范生工作绩效标准制定的原则 | 第30-31页 |
·实习阶段师范生工作绩效标准的具体内容 | 第31-32页 |
·师范生实习阶段工作绩效现状调查 | 第32-34页 |
·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 | 第32-33页 |
·课堂观察后发现的问题 | 第33页 |
·实习生工作绩效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绩效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34-38页 |
·实习生方面的原因 | 第35-36页 |
·师范院校与实习学校方面 | 第36-37页 |
·授课班级学生方面的原因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基于绩效技术的师范生教学设计职前培训方案的确定 | 第38-53页 |
·培训设计的指导思想 | 第38-43页 |
·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| 第38页 |
·培训设计过程模式的确定 | 第38-43页 |
·基于绩效技术的师范生教学设计职前培训方案 | 第43-53页 |
·评价需求,确定目的 | 第43-44页 |
·分析任务和环境,阐述教学目标 | 第44-45页 |
·阐述教学目标 | 第45-46页 |
·开发考核量表 | 第46-47页 |
·制订教学策略 | 第47-51页 |
·选择教学媒体和材料 | 第51-52页 |
·实施教学并进行形成性评价 | 第52页 |
·实施教学的总结性评价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教学设计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价 | 第53-61页 |
·培训活动的实施 | 第53-56页 |
·培训活动实施过程 | 第53-54页 |
·绩效改进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| 第54-56页 |
·教学设计培训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 | 第56-57页 |
·实验假设和实验目标 | 第5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6-57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57页 |
·实验的实施过程及结果 | 第57-61页 |
·前、后测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前、后测计分方法 | 第58页 |
·前后测结果 | 第58-61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| 第61-63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61-62页 |
·绩效标准是规范培训质量,评价学习者实际掌握情况的基本依据 | 第61页 |
·及时反馈是学习者绩效持续改进的前提 | 第61页 |
·教学实践是培训不可缺少的环节 | 第61-62页 |
·培训需求是培训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| 第62页 |
·培训反思 | 第62-63页 |
·绩效标准不够系统和完整 | 第62页 |
·培训要素设计的操作性不够具体 | 第62页 |
·有待改进的问题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附录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