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2页 |
导论 | 第12-25页 |
第一节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| 第12-15页 |
第二节 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学术背景 | 第15-22页 |
第三节 本论文的思路及结构方法 | 第22-25页 |
第一章 拉康欲望理论诠释 | 第25-67页 |
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 | 第25-28页 |
第二节 拉康欲望理论的发生学意义 | 第28-54页 |
1. 认同与自恋 | 第28-32页 |
2. 空间的展开 | 第32-37页 |
3. 凝视的功能 | 第37-40页 |
4. 异化与自我确证 | 第40-54页 |
第三节 欲望层次论 | 第54-58页 |
第四节 欲望表达 | 第58-65页 |
1. 欲望表达问题之一——隐喻和换喻 | 第58-62页 |
2. 欲望表达问题之二——客体小a | 第62-65页 |
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欲望表达 | 第67-102页 |
第一节 消费社会与欲望消费 | 第67-72页 |
第二节 欲望的表达方式 | 第72-91页 |
1. 欲望的审美表达 | 第73-79页 |
2. 欲望的审丑表达 | 第79-82页 |
3. 欲望表达的实质 | 第82-91页 |
第三节 身体:欲望的载体 | 第91-100页 |
1. 身体的历史 | 第91-94页 |
2. 身体:欲望的表达 | 第94-98页 |
3. 身体的能指意义 | 第98-100页 |
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第三章 后现代叙事文本中的欲望问题 | 第102-134页 |
第一节 作品中的欲望表达 | 第102-116页 |
1. 作品内容概述 | 第103-105页 |
2. 能指表达的丰盛 | 第105-109页 |
3. 菲勒斯与自我确证 | 第109-113页 |
4. 幸福与爱的含义 | 第113-116页 |
第二节 作家:欲望化写作的主体 | 第116-124页 |
1. 作家自身的危机感 | 第116-121页 |
2. 欲望化写作转向的现实契机 | 第121-124页 |
第三节 文本中的身体:欲望的聚焦 | 第124-132页 |
1. 身体的运作 | 第124-130页 |
2. 身体的伦理学意义 | 第130-132页 |
小结 | 第132-134页 |
第四章 网络空间中的欲望问题 | 第134-168页 |
第一节 网络空间的文化特征 | 第134-143页 |
1. 虚拟实在性 | 第134-137页 |
2. 交互性与沉浸性 | 第137-139页 |
3. 象征界法则的悬置 | 第139-143页 |
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的身体展示 | 第143-149页 |
第三节 网络文学中的欲望表达 | 第149-162页 |
1. 网络文学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现象 | 第150-151页 |
2. 网络文学所表达的欲望内容 | 第151-157页 |
3. 网络语言是欲望得以表达的得力工具 | 第157-160页 |
4. 网络文学与写作手 | 第160-162页 |
第四节 网络聊天世界中的欲望表达 | 第162-167页 |
小结 | 第167-168页 |
第五章 剩余欲望与剩余快感 | 第168-183页 |
第一节 欲望及欲望表达的膨胀与剩余 | 第168-171页 |
第二节 剩余欲望与剩余快感 | 第171-176页 |
第三节 剩余快感与剩余价值 | 第176-183页 |
结语 拉康理论的文化研究意义 | 第183-1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4-197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97-199页 |
后记 | 第199-201页 |
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| 第2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