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6页 |
| 一、我国国内旅游的发展现状 | 第9页 |
| 二、基本概念的界定 | 第9-11页 |
| (一) 城郊的概念 | 第9-10页 |
| (二) 城郊的功能 | 第10页 |
| (三) 城郊的地域结构划分 | 第10-11页 |
| (四) 城郊旅游的含义及其特点 | 第11页 |
| (五) 中等城市的划分标准 | 第11页 |
| (六) 旅游开发的定义 | 第11页 |
| 三、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| (一) 国外城郊旅游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3页 |
| (二) 国内城郊旅游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四、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| 五、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| 第14-16页 |
| 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(二) 研究框架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城郊旅游开发的驱动机制研究 | 第16-28页 |
| 一、城郊旅游开发的“资源吸引力” | 第16-18页 |
| (一) 旅游资源是城郊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 | 第16页 |
| (二) 城郊旅游资源的R—M—P分析 | 第16-18页 |
| 二、城郊旅游开发的“经济支持力” | 第18-19页 |
| (一) 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城郊旅游的开发的前提 | 第18页 |
| (二) 中等城市城郊旅游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特定的客源市场 | 第18-19页 |
| 三、城郊旅游开发的“需求推动力” | 第19-22页 |
| (一) 城市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推动了城郊旅游活动的进行 | 第19-20页 |
| (二) 现代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城郊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需求 | 第20-21页 |
| (三) 中等城市城郊旅游市场的划分 | 第21-22页 |
| 四、城郊旅游开发的“投资牵引力” | 第22-25页 |
| (一) 城郊的特殊位置具有投资优势 | 第22-24页 |
| (二) 投资的政策导向促进了城郊的发展 | 第24-25页 |
| 五、城郊旅游开发驱动机制的“四力模型” | 第25-28页 |
| 第三章 中等城市城郊旅游的开发模式研究 | 第28-39页 |
| 一、城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28-31页 |
| (一) 城市居民出游行为空间模式 | 第28-29页 |
| (二) Б.Б.罗多曼模式 | 第29-30页 |
| (三) Clawson & J.knetsch模式 | 第30-31页 |
| 二、中等城市城郊旅游开发模式的特殊性研究 | 第31-34页 |
| (一) 大都市城郊旅游开发的“环城游憩带(ReBAM)理论” | 第31-32页 |
| (二) 中等城市城郊旅游开发的特殊性 | 第32-34页 |
| 三、中等城市城郊旅游的旅游开发模式 | 第34-39页 |
| (一) 中等城市城郊旅游开发应当遵循的原则 | 第34-35页 |
| (二) 中等城市城郊旅游开发可采用的开发形式 | 第35-39页 |
| 第四章 安庆市宜秀区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| 第39-47页 |
| 一、安庆市宜秀区概况 | 第39页 |
| 二、安庆市宜秀区旅游开发的驱动机制研究 | 第39-43页 |
| (一) 安庆市宜秀区旅游发展的“资源吸引力” | 第39-40页 |
| (二) 安庆市宜秀区旅游发展的“经济支持力” | 第40-41页 |
| (三) 安庆市宜秀区旅游发展的“需求推动力” | 第41-42页 |
| (四) 安庆市宜秀区旅游发展的“投资牵引力” | 第42-43页 |
| (五) 安庆市宜秀区旅游发展的“四力模型” | 第43页 |
| 三、安庆市宜秀区旅游开发的模式 | 第43-47页 |
| (一) 安庆市宜秀区旅游业的旅游开发模式 | 第43-45页 |
| (二) 安庆市宜秀区旅游的发展战略 | 第45-47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47-48页 |
| 一、城郊旅游开发的研究展望 | 第47页 |
| 二、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