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林碳汇计量和核查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1. 绪论 | 第6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6-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9页 |
·研究的基本框架 | 第9-11页 |
2. 森林碳汇研究综述 | 第11-24页 |
·森林碳汇基本理论研究 | 第11-16页 |
·森林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| 第11-13页 |
·森林碳汇基本概念 | 第13-14页 |
·森林固碳形式分析 | 第14-16页 |
·森林碳汇估算方法研究综述 | 第16-24页 |
·国内外现有森林碳汇估算方法 | 第16-24页 |
3 我国森林碳汇估算方法研究 | 第24-41页 |
·我国现有森林碳汇估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·我国森林碳汇估算公式确定 | 第25-26页 |
·各树种蓄积量──生物量转换系数 | 第26-27页 |
·树干密度(D)的确定 | 第26页 |
·树干生物量占乔木层生物量比例(R)的确定 | 第26-27页 |
·植物中的碳含量(Cc)的确定 | 第27-36页 |
·基于分子式的树种含碳率计算的理论研究 | 第29-31页 |
·基于分子式的树种含碳率确定 | 第31-36页 |
·各树种碳汇量动态预测 | 第36-41页 |
·各树种蓄积量比例的预测 | 第36-39页 |
·我国森林资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| 第39-40页 |
·我国森林碳汇量预测 | 第40-41页 |
4 我国森林碳汇功能实证分析 | 第41-47页 |
·基于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数据的碳汇功能计量 | 第41-44页 |
·基于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数据的碳汇功能趋势预测 | 第44-45页 |
·分析与小结 | 第45-47页 |
5 结论与分析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1-52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2-53页 |
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