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仲裁司法监督概述 | 第11-17页 |
一、仲裁司法监督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二、仲裁司法监督的理论依据 | 第12-14页 |
(一) 仲裁权的界定及来源 | 第12-13页 |
(二) 仲裁制度的特点 | 第13-14页 |
三、仲裁司法监督的原则 | 第14-17页 |
(一) 依法监督原则 | 第14-15页 |
(二) 适度监督原则 | 第15页 |
(三) 支持仲裁发展原则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仲裁司法监督的时间选择 | 第17-22页 |
一、仲裁司法监督时间后移的趋向及意义 | 第17-19页 |
(一) 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理论对司法监督时间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(二) 仲裁司法监督时间后移的意义 | 第19页 |
二、我国司法监督的时间选择 | 第19-22页 |
(一) 我国现状及评析 | 第19-21页 |
(二) 我国司法监督的时间应向后移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仲裁司法监督的范围 | 第22-32页 |
一、司法监督的范围界定 | 第22-26页 |
(一) 对司法监督事项的探讨 | 第22-25页 |
(二) 仲裁司法监督范围的界定 | 第25-26页 |
二、司法监督范围的双轨制与单轨制 | 第26-29页 |
(一) 国际立法通例 | 第27页 |
(二) 我国实践 | 第27-28页 |
(三) 与《民事诉讼法》的接轨 | 第28-29页 |
三、我国仲裁司法监督范围的完善 | 第29-32页 |
(一) 我国仲裁司法监督范围的现行规定 | 第29-30页 |
(二) 对我国仲裁司法监督范围的制度重构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仲裁司法监督的形式 | 第32-39页 |
一、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| 第32-35页 |
(一) 两种形式之比较 | 第32-33页 |
(二) 两种形式的存废之争 | 第33-35页 |
二、重新仲裁 | 第35-39页 |
(一) 重新仲裁概述 | 第35-36页 |
(二) 重新仲裁的适用情形 | 第36-37页 |
(三) 进行重新仲裁的主体 | 第37页 |
(四) 重新仲裁的范围 | 第37-39页 |
第五章 仲裁司法监督的程序 | 第39-46页 |
一、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性质考察 | 第39-40页 |
二、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程序 | 第40-46页 |
(一) 提起撤销仲裁裁决之诉的期限 | 第40-41页 |
(二) 仲裁裁决撤销理由的默示放弃制度 | 第41-42页 |
(三) 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范围 | 第42页 |
(四) 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审理程序 | 第42-44页 |
(五) 仲裁裁决部分撤销制度 | 第44页 |
(六) 撤销仲裁裁决之诉的救济程序 | 第44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