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3-22页 |
| ·IGCC系统发展概况 | 第13-14页 |
| ·甲醇和DME合成技术发展概况 | 第14-19页 |
| ·多联产系统研究动态 | 第19-22页 |
| ·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4页 |
| 第二章 多联产系统中化学能与物理能梯级利用与系统集成原理 | 第24-61页 |
| ·多联产系统中各过程化学能利用及相互影响 | 第25-32页 |
| ·化学能和物理能梯级利用原理 | 第25-30页 |
| ·DME-IGCC多联产中的关键过程反应与分离 | 第30-32页 |
| ·多联产系统化工岛、动力岛(火用)损失及耦合关系 | 第32-41页 |
| ·系统(火用)平衡边界划分 | 第32-35页 |
| ·系统、化工岛动力岛及过程三个层面(火用)损失及相互关系 | 第35-38页 |
| ·联产系统中化工岛和动力岛(火用)损失与分产对比 | 第38-39页 |
| ·化工岛和动力岛耦合关系 | 第39-41页 |
| ·多联产系统性能随关键参数变化规律性 | 第41-59页 |
| ·无调整一步法DME多联产系统性能规律性 | 第43-52页 |
| ·无调整甲醇多联产系统性能规律性 | 第52-57页 |
| ·一步法DME联产和无调整甲醇联产规律性比较 | 第57-59页 |
| ·小结 | 第59-61页 |
| 第三章 煤基DME-动力多联产系统 | 第61-90页 |
| ·IGCC流程 | 第61-63页 |
| ·两步法DME-IGCC多联产及对应分产 | 第63-75页 |
| ·两步法DME分产流程 | 第63-64页 |
| ·两步法DME-IGCC多联产流程 | 第64-65页 |
| ·分产和联产比较 | 第65-75页 |
| ·一步法DME-IGCC多联产及对应分产 | 第75-84页 |
| ·一步法DME分产流程及分析 | 第75-76页 |
| ·一步法DME-IGCC多联产 | 第76-77页 |
| ·分产和联产比较 | 第77-84页 |
| ·两步法DME和一步法DME多联产系统比较 | 第84-88页 |
| ·系统性能比较 | 第84-85页 |
| ·化学能和物理能梯级利用比较 | 第85-88页 |
| ·小结 | 第88-90页 |
| 第四章 天然气基替代燃料-动力多联产系统 | 第90-127页 |
| ·联合循环流程 | 第90-91页 |
| ·天然气基甲醇甲醇-动力多联产 | 第91-104页 |
| ·天然气基甲醇分产 | 第91-92页 |
| ·天然气基甲醇-动力多联产 | 第92页 |
| ·天然气基甲醇分产和多联产比较及系统集成耦合机理 | 第92-104页 |
| ·天然气基DME-动力多联产 | 第104-115页 |
| ·天然气基DME分产 | 第105页 |
| ·天然气基DME-动力多联产 | 第105-106页 |
| ·天然气基DME分产和多联产比较及系统集成耦合机理 | 第106-115页 |
| ·天然气基不同产品多联产比较及系统集成耦合机理 | 第115-119页 |
| ·不同原料DME-动力多联产系统比较及系统集成耦合机理 | 第119-125页 |
| ·小结 | 第125-127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127-130页 |
| ·研究结果 | 第127-129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129-13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0-141页 |
| 附录 DME各过程(火用)损失推导关系式 | 第141-155页 |
| 1 变换反应 | 第143-144页 |
| 2 净化 | 第144-145页 |
| 3 DME合成 | 第145-150页 |
| 4 粗产品精制 | 第150-155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155-156页 |
| 博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背景 | 第156-157页 |
| 致谢 | 第1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