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汞在水旱轮作系统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

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16页
第1章 文献综述第16-47页
   ·汞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6-17页
   ·汞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危害第17-22页
     ·环境中汞的平均含量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环境汞污染及来源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汞污染的危害第19-22页
   ·汞在大气中的循环、转化和沉降第22-26页
     ·大气汞的来源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大气汞的形态与转化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大气汞循环与沉降第24-26页
   ·汞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积累、转化及迁移第26-34页
     ·土壤汞的来源第27页
     ·汞在土壤中的形态及转化第27-29页
     ·汞在土壤中的固定与释放第29-32页
     ·汞在土壤—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第32-34页
   ·汞在水生生态系统的行为及影响第34-38页
     ·汞在水体中的形态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溶解性有机物对汞环境行为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·汞在界面间的释放通量第38-44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研究现状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汞在气/土界面的释放通量及影响因素第40-42页
     ·汞在气/水界面的释放通量及影响因素第42-44页
   ·全球性及区域性汞释放估算第44-47页
     ·人为源排放估算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自然源排放估算第45-47页
第2章 引言第47-52页
   ·立题背景第47-48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水旱轮作稻田土壤汞赋存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水旱轮作稻田向大气释放汞的特征第49页
     ·影响水旱轮作稻田汞释放的因素第49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49-50页
   ·研究目标第50页
   ·研究地点概况第50-52页
第3章 水旱轮作稻田土壤汞赋存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第52-60页
   ·试验方案第52页
     ·实地采样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·模拟淹水试验第52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样品汞含量测定第52页
     ·汞通量监测第52页
     ·汞的形态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·结果及讨论第53-59页
     ·水旱轮作期稻田土壤汞形态分布特征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模拟淹水前后土壤总汞含量变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模拟淹水前后土壤其它形态汞含量变化第55-56页
     ·上覆水汞含量变化第56-59页
     ·模拟淹水土壤汞释放通量变化第59页
   ·小结第59-60页
第4章 水旱轮作稻田汞释放通量第60-75页
   ·试验方案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·监测方案第60页
     ·汞通量测定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样品汞含量测定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土壤性质及COD的测定第62页
     ·仪器设备第62页
   ·结果及讨论第62-74页
     ·水旱轮作稻田汞交换通量的总体特征第62-67页
     ·不同季节汞通量的变化特征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水稻生长期水-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第68-70页
     ·旱地土-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第70-74页
   ·水旱轮作稻田汞年排放量估算第74页
   ·小结第74-75页
第5章 影响水旱轮作稻田汞释放的因素第75-92页
   ·试验方案第75页
     ·实地监测方案第75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培养鉴定方案第75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土壤性质及汞含量测定第75页
     ·汞通量测定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土壤微生物培养鉴别方法第76页
   ·结果及讨论第76-90页
     ·总汞含量对汞通量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光照对汞通量的影响第77-80页
     ·相对湿度、土壤湿度对汞通量的影响第80-82页
     ·土壤温度、水体温度对汞通量的影响第82-85页
     ·土壤微生物对汞通量的影响第85-88页
     ·不同施肥状况汞通量的变化第88-89页
     ·影响水旱轮作稻田汞通量的其它因素第89-90页
   ·小结第90-92页
第6章 结论与建议第92-95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92-93页
     ·紫色土水旱轮作稻田汞形态特征第92页
     ·紫色土水旱轮作稻田汞释放通量及影响因素第92-93页
     ·汞释放量估算第93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93页
   ·建议第93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115页
附录第115-117页
致谢第117-118页
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家蚕含染色质域基因的鉴定与MSL-3同源体和Bm-MOF基因的功能研究
下一篇:年龄因素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英语单词重音习得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