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选择性缄默症干预个案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部分 绪论 | 第7-20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7-8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8-18页 |
(一)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| 第8-12页 |
(二) 选择性缄默症分型研究 | 第12页 |
(三) 选择性缄默症病原学研究 | 第12-15页 |
(四) 选择性缄默症干预研究 | 第15-18页 |
三、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8-20页 |
(一) 研究问题 | 第18-19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| 第20-23页 |
一、被试选取 | 第20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三、倒返设计 | 第21-23页 |
第三部分 干预过程及结果 | 第23-41页 |
一、个案基本情况 | 第23-24页 |
二、选择性缄默的原因分析 | 第24-26页 |
三、干预目标 | 第26页 |
四、干预设计 | 第26-28页 |
(一) 干预策略:半结构性幼儿集体游戏 | 第26-27页 |
(二) 干预实施的代理人:教师、家长和同伴 | 第27-28页 |
五、干预过程 | 第28-36页 |
(一) 第一阶段:建立关系和降低焦虑情绪阶段 | 第29-31页 |
(二) 第二阶段:增进交往和语言沟通阶段 | 第31-36页 |
六、干预结果 | 第36-39页 |
七、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部分 结论与讨论 | 第41-54页 |
一、结论 | 第41-42页 |
二、讨论 | 第42-54页 |
(一) 干预有效的原因分析 | 第42-46页 |
(二) 游戏干预方案的反思 | 第46-47页 |
(三) 对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| 第47-51页 |
(四)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51-52页 |
(五)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7页 |
后记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