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
内容提要 | 第1-7页 |
前言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引论 | 第9-32页 |
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改革进程 | 第20-25页 |
第四节 转轨时期的中国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分析 | 第25-30页 |
第五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中国动态货币政策乘数和总需求曲线分析 | 第32-56页 |
第一节 中国的利率水平与各经济变量关系的分析 | 第33-36页 |
第二节 IS—LM 模型及其货币政策作用机理分析 | 第36-40页 |
第三节 中国动态货币政策乘数的估计 | 第40-51页 |
第四节 中国总需求曲线的动态分析 | 第51-5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三章 开放经济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 | 第56-78页 |
第一节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57-60页 |
第二节 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 | 第60-63页 |
第三节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| 第63-69页 |
第四节 中国的IS—LM—BP 模型的动态估计 | 第69-7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四章 中国货币条件指数的动态分析 | 第78-101页 |
第一节 货币条件指数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及其应用 | 第79-89页 |
第二节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理论分析和现状考察 | 第89-95页 |
第三节 中国动态货币条件指数的构建 | 第95-9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9-101页 |
第五章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模拟 | 第101-120页 |
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主要货币政策实践 | 第101-105页 |
第二节 联立方程模型的介绍 | 第105-109页 |
第三节 中国小型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和估计结果 | 第109-115页 |
第四节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模拟 | 第115-11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19-120页 |
第六章 中美货币政策及传导机制的比较研究 | 第120-139页 |
第一节 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研究 | 第120-125页 |
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研究 | 第125-128页 |
第三节 VAR 模型的介绍 | 第128-131页 |
第四节 中美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检验 | 第131-13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38-139页 |
结论 | 第139-143页 |
一、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139-141页 |
二、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41-142页 |
三、政策建议 | 第142页 |
四、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142-1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3-15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154-155页 |
后记 | 第155-156页 |
论文摘要(中文) | 第156-159页 |
论文摘要(英文) | 第159-1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