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4页 |
一、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 | 第14-24页 |
(一) 村民自治选举权的涵义 | 第14-20页 |
1. 村民自治选举权的涵义 | 第14-16页 |
2. 村民自治选举权的主体 | 第16-17页 |
3. 村民自治选举权的性质 | 第17-20页 |
(二) 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制度的涵义 | 第20-24页 |
1. 司法救济的涵义 | 第20-22页 |
2. 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制度的涵义 | 第22-24页 |
二、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制度的宪政价值分析 | 第24-29页 |
(一) 民主 | 第24-25页 |
(二) 人权 | 第25-27页 |
(三) 法治 | 第27-29页 |
三、国外司法救济制度的借鉴 | 第29-34页 |
(一) 一些国家的司法救济制度简介 | 第29-32页 |
1. 英国 | 第29-30页 |
2. 美国 | 第30页 |
3. 法国 | 第30-31页 |
4. 墨西哥 | 第31-32页 |
(二) 对国外司法救济制度的借鉴 | 第32-34页 |
1. 司法救济最终保障原则 | 第32页 |
2. 明确的法律依据 | 第32页 |
3. 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| 第32-34页 |
四、村民自治选举权救济制度的缺陷 | 第34-40页 |
(一) 立法上缺陷,导致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无依据 | 第34-36页 |
1. 村委会选举法律法规不完善 | 第34-35页 |
2.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| 第35-36页 |
(二) 司法上不健全,使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难行使 | 第36-38页 |
1. 客观上司法救济程序缺失 | 第36-37页 |
2. 主观上司法机关不愿介入 | 第37-38页 |
(三) 文化意识不到位,使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 | 第38-40页 |
1. 村民民主意识淡薄 | 第38页 |
2. 基层干部对基层民主缺乏正确的认识 | 第38-40页 |
五、构建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制度的建议 | 第40-46页 |
(一) 立法上为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提供法律依据 | 第40-42页 |
1. 修改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,明确规定村民选举的司法救济权利 | 第40-41页 |
2.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,将侵犯村民选举的行为纳入到诉讼的范畴 | 第41-42页 |
(二) 司法上为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提供制度保障 | 第42-43页 |
1. 理顺国家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2. 理顺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| 第43页 |
3. 提高法官的素质,促进法官的职业化 | 第43页 |
(三) 监督上为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提供完善的监督机制 | 第43-46页 |
1. 完善村民会议的职责,为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提供条件 | 第43-44页 |
2. 健全村民自治选举权司法救济的法律监督 | 第44-45页 |
3. 发挥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内部监督 | 第45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51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