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组合结构论文

新型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的非线性分析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8页
   ·概述第9-10页
   ·组合框架的发展及研究第10-14页
     ·组合框架在国外的应用及研究情况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组合框架在国内的应用及研究情况第11-14页
   ·本文课题的提出第14-17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7-18页
第二章 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18-32页
   ·概述第18-19页
   ·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9-25页
     ·基本假定第19页
     ·单元的选取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材料的本构关系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3-24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分析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·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单调荷载下的有限元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极限承载力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极限荷载下框架等效应力分布第27页
   ·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有限元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·框架的滞回曲线第27-29页
     ·框架在破坏荷载作用下的等效应力图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框架的滞回恢复力模型第30-3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三章 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非线性静力弹塑性分析第32-42页
   ·概述第32-33页
   ·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非线性静力弹塑性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  ·Push-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第33-34页
     ·Push-over分析法的实施步骤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结构施加的水平荷载模式第35页
     ·新型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 Push-over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结构目标位移第36-38页
   ·Push-over方法分析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的结果第38-41页
     ·基底剪力—顶层侧向位移曲线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结果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四章 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试验验证第42-55页
   ·概述第42页
   ·试验概况第42-51页
     ·试件设计第42-46页
     ·加载及量测设计第46-48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果第48-51页
   ·各种分析结果比较第51-54页
     ·承载力的对比研究第51-52页
     ·顶层侧向位移的对比研究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抗震性能的对比研究第53-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五章 同类框架结构的对比研究第55-59页
   ·概述第55页
   ·同类框架结构的对比研究第55-58页
     ·同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对比研究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同普通钢—混凝土组合框架(RCS)的对比研究第56-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六章 设计建议与研究展望第59-63页
   ·工程设计建议第59-61页
     ·结构形式及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梁截面尺寸的选取第59页
     ·外包钢—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剪连接件的构造措施第59-60页
     ·使用的材料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节点及构件的计算第61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结论第61-62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
下一篇:彩色图像数字水印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