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研究
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前言 | 第7-9页 |
第一部分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概述 | 第9-22页 |
一、公司治理概述 | 第9-12页 |
(一) 公司治理概念 | 第9-10页 |
(二)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区分 | 第10页 |
(三) 现代公司治理概念 | 第10-11页 |
(四) 现代公司治理与传统公司治理的“分水岭” | 第11-12页 |
二、内部审计概述 | 第12-18页 |
(一) 内部审计概念 | 第12-13页 |
(二) 内部审计发展 | 第13-16页 |
(三)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| 第16-18页 |
三、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| 第18-22页 |
(一) 两者共同的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(二)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互作用 | 第19-22页 |
第二部分 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| 第22-32页 |
一、与内部审计相关的现代公司治理特征 | 第22-25页 |
(一) 内部审计成为公司治理的第四大基石 | 第22-23页 |
(二) 内部控制体系创新 | 第23-24页 |
(三) 组织结构优化 | 第24-25页 |
二、现代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| 第25-32页 |
(一) 对内部审计监督更加广泛受托责任的要求 | 第26-27页 |
(二) 对内部审计规范方面的要求 | 第27-28页 |
(三) 对重点工作领域方面的要求 | 第28-29页 |
(四) 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方面的要求 | 第29-30页 |
(五) 对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方面的要求 | 第30-32页 |
第三部分 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 | 第32-45页 |
一、内部审计的灵魂——独立性 | 第32-34页 |
(一)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| 第33页 |
(二) 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| 第33-34页 |
二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| 第34-37页 |
(一)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原则 | 第34-35页 |
(二) 公司治理模式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 | 第35-36页 |
(三) 现代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优化选择 | 第36-37页 |
三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| 第37-39页 |
(一) 良好的职业道德 | 第37-38页 |
(二) 专业胜任能力 | 第38-39页 |
四、内部审计职能 | 第39-40页 |
(一) 传统保证性功能有新内涵 | 第39页 |
(二) 传统保证性功能向咨询性功能延伸 | 第39-40页 |
五、内部审计工作内容 | 第40-45页 |
(一) 查错防弊的监督功能 | 第40-41页 |
(二) 评价及改进内部控制系统 | 第41-42页 |
(三) 全面介入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| 第42页 |
(四) 参与公司治理过程 | 第42-45页 |
第四部分 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实施保障措施 | 第45-54页 |
一、强化内部审计观念 | 第45-46页 |
二、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制度 | 第46-49页 |
(一) 关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 | 第47-48页 |
(二) 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原则 | 第48页 |
(三) 关于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 | 第48-49页 |
(四) 关于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| 第49页 |
三、建立健全制度约束机制 | 第49-52页 |
(一)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| 第49-51页 |
(二)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| 第51-52页 |
四、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、任用和培训 | 第52-53页 |
五、追踪审计 | 第53-54页 |
结束语与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后记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