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研究
内 容 提 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一、未成年犯缓刑制度概述 | 第8-15页 |
(一) 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概念 | 第8-9页 |
(二) 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特点 | 第9-12页 |
1、管辖体制独立 | 第9-10页 |
2、缓刑适用面广 | 第10页 |
3、个别化、人性化、多样化的矫正模式 | 第10-11页 |
4、完善的缓刑执行机制 | 第11页 |
5、具有前科消灭的法律后果 | 第11-12页 |
(三) 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价值 | 第12-15页 |
1、体现刑法的公正价值 | 第13页 |
2、避免被贴上犯罪的“标签” | 第13-14页 |
3、避免交叉感染 | 第14页 |
4、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再社会化 | 第14-15页 |
二、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产生、发展 | 第15-20页 |
(一) 美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发展 | 第15-17页 |
1、美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产生、发展 | 第15-16页 |
2、美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特点 | 第16-17页 |
(二) 日本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产生、发展 | 第17-19页 |
1、日本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发展概况 | 第17-18页 |
2、日本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特点 | 第18-19页 |
(三) 未成年犯缓刑制度在国际公约中的体现 | 第19-20页 |
三、各国(地区)未成年犯缓刑制度之比较 | 第20-28页 |
(一) 缓刑制度种类 | 第20-22页 |
1、世界各国的缓刑立法模式 | 第20-21页 |
2、缓刑执行制度的多样性 | 第21-22页 |
(二) 缓刑适用条件之比较 | 第22-23页 |
(三) 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前置程序 | 第23-24页 |
(四) 专门的未成年犯缓刑考察机构 | 第24页 |
(五) 未成年犯的观护、考察制度 | 第24-28页 |
1、明确具体的缓刑考察内容 | 第25-26页 |
2、缓刑考验期的缩短和延长 | 第26-27页 |
3、缓刑撤销条件 | 第27-28页 |
四、我国现行未成年犯缓刑制度存在的缺陷 | 第28-32页 |
(一) 我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发展概况 | 第28-29页 |
(二) 我国现行未成年犯适用缓刑存在的缺陷 | 第29-32页 |
1、缓型类型单一 | 第29页 |
2、缓刑适用条件规定不科学 | 第29-30页 |
3、缺乏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前置程序 | 第30-31页 |
4、法律规定的缓刑监督考察主体不适当 | 第31页 |
5、考察内容过于笼统 | 第31页 |
6、缺少缓刑考验期限变更制度 | 第31页 |
7、缓刑撤销规定过于严格 | 第31-32页 |
五、建立我国独立的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思考 | 第32-38页 |
(一) 建立完善的缓刑制度体系 | 第32页 |
(二) 制定专门的未成年犯缓刑适用条件 | 第32-33页 |
1、形式条件 | 第32-33页 |
2、实质条件 | 第33页 |
(三) 增加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程序性规定 | 第33-34页 |
1、人格调查制度 | 第33-34页 |
2、缓刑听证制度 | 第34页 |
(四) 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缓刑考察机构 | 第34-35页 |
(五) 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的观护、考察制度 | 第35-38页 |
1、充实缓刑考察的内容 | 第35-36页 |
2、增设缓刑考验中的期限变更制度 | 第36页 |
3、完善缓刑撤销的规定 | 第36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详 细 摘 要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