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“三千年未有之变局”——晚清中西文化交流概况 | 第9-12页 |
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交流中陈季同的位置 | 第12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本人的写作意图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差距:理想中国与现实回望 | 第17-28页 |
·理想中国——重塑“东方乐土”形象 | 第17-25页 |
·完美的社会制度 | 第18-20页 |
·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学 | 第20-23页 |
·幸福祥和的生活图景 | 第23-25页 |
·现实回望——19世纪末的中国与“东方乐土”的差距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错位:“新女性”与“传统女性” | 第28-36页 |
·“兴女学、倡女权”——“新女性” | 第28-31页 |
·西文作品——理想的“传统女性” | 第31-34页 |
·从“传统女性”到“新女性”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焦虑:游走中西间的文化认同 | 第36-43页 |
·中西文化观的“悖反” | 第36-38页 |
·解读“悖反” | 第38-43页 |
·“沙子与大梁”之争——面对偏见的辨白心态 | 第38-40页 |
·理性的反思与文化情感的不一致性 | 第40-41页 |
·游走中西间的文化认同 | 第41-43页 |
结论 “困境”表象下的历史复杂性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1-52页 |
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