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8-22页 |
| ·柑桔病毒病害和类似病毒病害的种类 | 第8-9页 |
| ·柑桔主要蚜虫形态特征、生活习性及危害特征 | 第9-10页 |
| ·橘蚜(Toxoptera citricidus) | 第9页 |
| ·棉蚜(Aphis gossypii) | 第9-10页 |
| ·桔二叉蚜(Toxoptera aurantii) | 第10页 |
| ·绣线桔蚜(Aphis citricola) | 第10页 |
| ·桃蚜(Myzus persicae) | 第10页 |
| ·柑桔衰退病毒的危害情况 | 第10-11页 |
| ·蚜虫与柑桔衰退病的流行 | 第11-13页 |
| ·CTV的生物学特征 | 第13-14页 |
| ·寄主范围 | 第13页 |
| ·株系分化 | 第13-14页 |
| ·传播途径 | 第14页 |
| ·CTV分子生物学特性 | 第14-16页 |
| ·基因组 | 第14-15页 |
| ·亚基因组 | 第15-16页 |
| ·衣壳蛋白 | 第16页 |
| ·CTV的检测方法 | 第16-19页 |
| ·指示植物检测 | 第16页 |
| ·内含体的镜检 | 第16-17页 |
| ·血清学检测 | 第17-18页 |
| ·分子生物学检测 | 第18-19页 |
| ·柑桔衰退病的防治 | 第19-21页 |
| ·CTV的防治策略 | 第19页 |
| ·CTV的脱除技术 | 第19-20页 |
| ·交互保护作用 | 第20-21页 |
| ·抗病毒基因工程 | 第21页 |
| ·柑桔蚜虫的综合防治 | 第21-22页 |
|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3页 |
| 3 不同因素对蚜传CTV效率的影响 | 第23-36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| ·毒源植物 | 第23页 |
| ·接毒植物 | 第23页 |
| ·介体蚜虫 | 第23页 |
| ·生化试剂 | 第23-24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4-29页 |
| ·田间蚜虫种类的调查研究 | 第24页 |
| ·橘蚜的鉴定与繁殖 | 第24页 |
| ·接毒植物的繁殖与保存 | 第24-25页 |
| ·饲毒橘蚜的检测 | 第25-27页 |
| ·免疫学检测(PAS-ELISA) | 第25页 |
| ·分子生物学检测(IC-RT-PCR) | 第25-27页 |
| ·蚜虫传播CTV效率的研究 | 第27-29页 |
| ·不同橘蚜数量对传播CTV效率的影响 | 第27页 |
| ·橘蚜不同传毒时间对传播CTV的影响 | 第27页 |
| ·橘蚜不同龄态对传播CTV效果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·不同温度对橘蚜传播CTV效率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DAS-ELISA | 第28-29页 |
| ·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2页 |
| ·田间蚜虫的调查结果 | 第29页 |
| ·橘蚜饲毒后的病毒检测 | 第29-30页 |
| ·PAS-ELISA | 第29-30页 |
| ·IC-RT-PCR | 第30页 |
| ·影响橘蚜传播CTV效率的因素结果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·橘蚜数量对传播CTV效率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橘蚜接毒时间长短对传播CTV效率的影响 | 第31页 |
| ·橘蚜不同龄态对传播CTV效果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温度对橘蚜传播CTV效率的影响 | 第32页 |
| ·讨论 | 第32-36页 |
| 4 本文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7-42页 |
| 致谢 | 第42-43页 |
| 附录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