梯田秀峰茶加工工艺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7页 |
| 1 大叶种绿茶的适制性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| 2 大叶种绿茶的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| 3 大叶种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| 4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大叶种名优绿茶鲜叶适制性研究 | 第17-27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设备 | 第17-18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17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17-18页 |
| ·茶样制备 | 第18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18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18-19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5页 |
| ·不同类型名茶的感官品质差异 | 第19页 |
| ·不同类型名茶的干茶色泽差异 | 第19-20页 |
| ·不同类型名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差异 | 第20-25页 |
| 3 讨论与结论 | 第25-27页 |
| 第三章 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 | 第27-34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设备 | 第27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27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27页 |
| ·茶样制备 | 第27-28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28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28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4页 |
| ·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干茶的色泽的变化 | 第28-29页 |
| ·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 | 第29-34页 |
| ·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、儿茶素的变化 | 第29-31页 |
| ·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变化 | 第31-32页 |
| ·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中咖啡碱的变化 | 第32-33页 |
| ·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的变化 | 第33-34页 |
| 第四章 梯田秀峰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| 第34-57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设备 | 第34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34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34页 |
| ·茶样制备 | 第34-35页 |
| ·摊放实验茶样制备 | 第34页 |
| ·杀青实验茶样制备 | 第34-35页 |
| ·揉捻实验茶样制备 | 第35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35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35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54页 |
| ·鲜叶摊放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| 第35-40页 |
| ·摊放对梯田秀峰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摊放对梯田秀峰茶干茶色泽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摊放对梯田秀峰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| ·杀青工艺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| 第40-47页 |
| ·杀青对梯田秀峰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杀青对梯田秀峰茶干茶色泽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杀青对梯田秀峰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| 第42-47页 |
| ·揉捻工艺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| 第47-53页 |
| ·揉捻时间对梯田秀峰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揉捻时间对梯田秀峰茶干茶色泽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揉捻时间对梯田秀峰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| ·做形实验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| 第53页 |
| ·机械化加工工艺流程与技术 | 第53-54页 |
| 3 讨论 | 第54-56页 |
| ·关于摊放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| 第54页 |
| ·关于杀青工艺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关于揉捻工艺对梯田秀峰茶品质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4 结论 | 第56-57页 |
| 第五章 梯田秀峰标准的制定 | 第57-67页 |
| 前言 | 第57页 |
| 1 范围 | 第57-58页 |
|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| 第58页 |
| 3 定义 | 第58页 |
| 4 鲜叶要求 | 第58-59页 |
| ·鲜叶要求 | 第58-59页 |
| ·采摘要求 | 第59页 |
| 5 工艺要求 | 第59-61页 |
| ·鲜叶摊放 | 第59页 |
| ·杀青 | 第59-60页 |
| ·揉捻 | 第60页 |
| ·初干 | 第60页 |
| ·做形 | 第60页 |
| ·干燥 | 第60页 |
| ·增香 | 第60-61页 |
| 6 产品要求 | 第61-62页 |
| ·基本要求 | 第61页 |
| ·感官指标 | 第61页 |
| ·理化指标 | 第61-62页 |
| ·安全指标 | 第62页 |
| 7 试验方法 | 第62-64页 |
| ·取样方法 | 第62页 |
| ·感官指标检验 | 第62-63页 |
| ·理化指标检验 | 第63页 |
| ·安全指标检测 | 第63页 |
| ·净含量检测 | 第63-64页 |
| ·包装标签检验 | 第64页 |
| 8 检验规则 | 第64-65页 |
| ·出厂检验 | 第64页 |
| ·型式检验 | 第64页 |
| ·检验结果判定 | 第64-65页 |
| ·复检 | 第65页 |
| 9 包装、标志、运输、贮存 | 第65-67页 |
| ·包装 | 第65-66页 |
| ·标志 | 第66页 |
| ·运输 | 第66页 |
| ·贮存 | 第66页 |
| ·保质期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