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性声明 | 第1页 |
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3-7页 |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压力机结构分析的发展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的来源 | 第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压力机曲柄滑块机构的仿真分析 | 第13-31页 |
·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PRO/MECHANICA概述 | 第13-15页 |
·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| 第15-22页 |
·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| 第15-18页 |
·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| 第18-22页 |
·曲柄滑块机构的仿真分析 | 第22-27页 |
·曲柄滑块机构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22-24页 |
·机构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24-25页 |
·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空气弹簧垂直静刚度实验 | 第27-29页 |
·空气弹簧的结构 | 第27-28页 |
·空气弹簧垂直静刚度的实验方法 | 第28页 |
·空气弹簧垂直静刚度的实验结果 | 第28-29页 |
·空气弹簧作用的曲柄滑块机构仿真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压力机主要零部件的模态分析 | 第31-44页 |
·结构模态分析理论 | 第31-33页 |
·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法概述 | 第33页 |
·主要零部件的模态分析 | 第33-43页 |
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6页 |
·模态计算结果 | 第36-42页 |
·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压力机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| 第44-53页 |
·机床结合部 | 第44页 |
·螺栓结合部等效动力学模型 | 第44-48页 |
·螺栓结合部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45页 |
·螺栓结合部等效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| 第45-48页 |
·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8-49页 |
·组合结构的模态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组合结构的自由模态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组合结构的约束模态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压力机整机试验模态分析 | 第53-58页 |
·试验模态分析的目的 | 第53页 |
·试验的方案设计 | 第53-55页 |
·支承方式的选定 | 第53页 |
·激振方法的确定 | 第53-54页 |
·测试系统方案 | 第54-55页 |
·测试用主要实验仪器 | 第55页 |
·测点的布置 | 第55页 |
·模态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| 第55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55-57页 |
·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六章 压力机结构改进与分析 | 第58-66页 |
·压力机局部结构改变对结构特性的影响 | 第58-64页 |
·床身中间横板厚度改变对床身特性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·床身下部筋板的增加及位置的不同对床身特性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床身螺栓孔排列改变对床身特性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底座螺栓孔排列改变对底座特性的影响 | 第61页 |
·底座横梁孔的长度改变对底座特性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底座外侧壁孔的大小改变对底座特性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底座内侧壁的厚度改变对底座特性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改进方案的确定 | 第64页 |
·改进后组合结构的模态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改进后组合结构的静力学分析 | 第65页 |
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6-68页 |
·主要工作及结论 | 第66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