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·小杂粮的种类划分 | 第8页 |
·全国对小杂粮的划分 | 第8页 |
·山西省对小杂粮的划分 | 第8页 |
·小杂粮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小杂粮生产概况 | 第9-10页 |
·世界小杂粮生产概况 | 第9页 |
·我国小杂粮生产概况 | 第9-10页 |
·我国小杂粮的市场潜力及进出口情况 | 第10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山西省小杂粮生产现状 | 第12-24页 |
·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作的简要回顾 | 第12页 |
·小杂粮栽培的种类、面积与产量 | 第12-16页 |
·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作的主要成就 | 第16-18页 |
·小杂粮生产由适应性向战略性转移 | 第16-17页 |
·小杂粮栽培管理由粗放型广种薄收向标准化、模式化、高科技、高效益转变 | 第17页 |
·小杂粮效益由单纯注重产中向产业化全过程延伸 | 第17-18页 |
·小杂粮生产的目的由生产产品向生产商品、生产名品转变 | 第18页 |
·小杂粮在增强我省经济实力中的作用 | 第18-20页 |
·小杂粮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产业 | 第18页 |
·小杂粮是健身的食物源 | 第18-19页 |
·小杂粮是食品工业的原料源 | 第19页 |
·小杂粮是绿色食品源 | 第19页 |
·小杂粮是养殖业的饲料源 | 第19页 |
·小杂粮是我省传统的出口产品 | 第19页 |
·小杂粮是贫困地区的经济源 | 第19-20页 |
·加入WTO 后给我国小杂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| 第20-21页 |
·加入WTO 给小杂粮产业带来的机遇 | 第20页 |
·加入WTO 后给我国小杂粮带来的挑战 | 第20-21页 |
·山西小杂粮开发具备的优势条件 | 第21-23页 |
·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| 第21页 |
·品种资源丰富 | 第21页 |
·产品品质上乘,安全性高 | 第21页 |
·科研力量雄厚 | 第21-22页 |
·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22页 |
·形成了一定的加工转化能力 | 第22-23页 |
·已形成较好的市场基础 | 第23页 |
·山西省小杂粮生产效益分析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4-27页 |
·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差,营销观念落后,小杂粮生产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 | 第24页 |
·小杂粮加工档次低,规模效益不高 | 第24页 |
·小杂粮产品科技含量低 | 第24-25页 |
·省外和国外消费者接受程度较低、市场占有率不高 | 第25页 |
·目前小杂粮产业化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| 第25-27页 |
·市场发育滞后,营销手段呆板 | 第25页 |
·龙头企业规模小,实力弱,机制差,带动力不强 | 第25页 |
·加工技术落后,产品粗糙,品味不够 | 第25-26页 |
·投入少、单产低,种植效益不高 | 第26-27页 |
第四章 进一步提高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开发水平的对策 | 第27-33页 |
·做强做大,进一步锻造山西小杂粮产业化优势 | 第27-29页 |
·更新观念,树立小杂粮产业思想 | 第27页 |
·制定规划,加大规模开发力度,实现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 | 第27页 |
·实施名牌战略,用名牌产品带动小杂粮产业的兴起 | 第27-28页 |
·强化龙头企业的吞吐转化能力,实现小杂粮主干品种的产业经济优势 | 第28页 |
·狠抓“三个体系”建设,为小杂粮产业夯实基础 | 第28-29页 |
·抓营销、促流通、实现小杂粮产业的潜在效益 | 第29页 |
·明确思路,大力培植小杂粮生产特色 | 第29-31页 |
·用“绿色”带“特色”,将小杂粮产业化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| 第30页 |
·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,努力提高小杂粮商品量和市场占有率 | 第30页 |
·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,通过推广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,大力提高单产,实现农民增收 | 第30页 |
·积极扶持小杂粮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,加强贸易自律,维护共同利益 | 第30-31页 |
·统筹城乡经济,结合旅游业的开发,将小杂粮的餐饮服务推向饭店、超市,推向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| 第31页 |
·小杂粮生产与扶贫工作相结合,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| 第31-33页 |
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33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