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--神经精神病科论文

电针与传统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前言第11-12页
第一部分 理论研究第12-24页
 一、抑郁症的现代研究概况第12-15页
  1. 流行病学第12页
  2. 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SSRIs类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第12-13页
  3. 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情况第13页
  4. SSRIs类抗抑郁药的缺陷第13-14页
  5. 总结第14-15页
 二、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第15-21页
  1. 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第15-16页
  2. 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进展第16-18页
  3. 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第18-20页
  4. 结语第20-21页
 参考文献第21-24页
第二部分 临床研究第24-31页
 1. 临床资料第24-25页
 2. 治疗方法第25页
 3. 疗效观察第25-26页
 4. 结果分析第26-31页
第三部分 讨论第31-39页
 一、材料与研究方法的客观性第31页
  1. 随机分配第31页
  2. 研究流程第31页
  3. 器具设备的统一标准第31页
 二、评定量表的选择第31-33页
  1. HAMD抑郁量表第31-32页
  2. SDS抑郁自评量表第32页
  3. SERS药物副反应量表第32-33页
 三、治疗因素的选择第33-35页
  1. 针刺穴位的选择第33页
  2. 电针穴位的选择第33-34页
  3. 电针参数的选择第34-35页
 四、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优势探讨第35-38页
  1. 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优势第35页
  2. 电针对比传统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探讨第35-38页
 五、问题与展望第38-39页
第四部分 结论第39-42页
 参考文献第40-42页
附录第42-44页
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-45页
致谢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化学结构、机体状态与复方环境对中药成分药物动力学的影响--以黄连、黄芩主要指标成分为例
下一篇:基于“病机证素”的勃起功能障碍辨证方法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