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部分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辨治的文献研究 | 第12-16页 |
1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病名的历史沿革 | 第12页 |
2 中医学对勃起功能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2-13页 |
3 古代医家对勃起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 | 第13-14页 |
·重视从肝肾论治 | 第13-14页 |
·从其他脏腑论治 | 第14页 |
4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辨证分型差异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勃起功能障碍辨证体系差异 | 第14页 |
·勃起功能障碍辨证分型现代文献研究 | 第14-16页 |
第二部分 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调查量表制定及科学性考评 | 第16-21页 |
1 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调查量表制定 | 第16-17页 |
·条目池筛选及优化 | 第16-17页 |
·症状条目拆分量化制定量表 | 第17页 |
2 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调查量表科学性考评 | 第17-21页 |
·可行性检验 | 第18页 |
·信度及效度检验 | 第18-20页 |
·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三部分 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临床研究 | 第21-35页 |
1 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21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21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21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样本量估计 | 第21页 |
·数据量化方法 | 第21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数据录入 | 第22页 |
3 统计分析结果 | 第22-30页 |
·总体纳入病例 | 第22页 |
·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| 第22-24页 |
·勃起功能障碍中医症状、体征分布情况 | 第24-25页 |
·病机证素主成分及因子分析结果 | 第25-30页 |
4 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辨别条目 | 第30-32页 |
·病机证素辨别条目建立标准 | 第30-31页 |
·核心病机证素辨别条目 | 第31-32页 |
5 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分布、组合 | 第32-35页 |
·核心病机证素分布结果 | 第32页 |
·病机证素组合分布结果 | 第32-33页 |
·各年龄段、病程中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分布结果 | 第33-35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35-45页 |
1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在中医学中的发展 | 第35页 |
2 引入病机证素使复杂证候简单化 | 第35-37页 |
·“病机证素”概念 | 第35-36页 |
·基于审证求机的“病机证素”及其作用 | 第36页 |
·基于“病机证素”构建中医辨证的方法 | 第36-37页 |
3 临床流行病学在构建病机证素辨证方法中的应用 | 第37页 |
4 构建病机证素辨证体系中量表的介入 | 第37-38页 |
5 多元统计分析在构建病机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 | 第38页 |
·主成分及因子分析 | 第38页 |
·主成分及因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| 第38页 |
6 勃起功能障碍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病程分布情况分析 | 第39页 |
·受教育程度情况分析 | 第39页 |
·既往疾病分布情况分析 | 第39-40页 |
7 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特征及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勃起功能障碍核心病机证素特征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勃起功能障碍核心病机证素特征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 | 第41-42页 |
8 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兼夹组合、分布及演变规律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肝郁气滞、肾阴虚、湿热、肝郁化火病机证素 | 第42-43页 |
·肾阳虚、心脾两虚、痰湿病机证素 | 第43页 |
·血瘀病机证素 | 第43页 |
·气阴两虚病机证素 | 第43页 |
9 以病机证素为核心构建勃起功能障碍辨证新方法 | 第43-44页 |
10 问题与后续研究展望 | 第44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